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最新讲义
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社工通用过程解析接案阶段重要知识点1.接案前的准备工作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主要技巧4.资料收集的方法5.接案应注意的事项1.接案前的准备工作(重点)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重点)主动求助的、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工作者外展(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自愿型、非自愿型(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重点)(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练习王女士觉得儿子小强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母子经常争吵。王女士找到社会工作者小秦,希望小秦帮她改善与儿子的关系。此时,小强属于()。2A.现有服务对象B.潜在服务对象C.非自愿型服务对象D.转介的服务对象答案:B2.会谈的主要任务(重点)(1)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重点)①资料准备: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服务对象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是否有特殊事项②拟定会谈提纲(重点):介绍自己及其专长、会谈目的与内容、双方角色和责任、机构服务内容和政策、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期望、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事项(2)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地点安排上:会谈室练习社会工作者小马接手了王女士的个案,准备进行接案会谈。在会谈的提纲中,小马应列出的内容有()。A.有关自己的介绍B.有关机构服务和工作程序的介绍C.王女士对会谈安排的意见D.王女士对机构服务的期望E.王女士的服务目标答案:ABCD(3)会谈的主要任务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成初步协议(提供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3.会谈的主要技巧(重点)(1)主动介绍自己(重点)姓名、在机构负责什么工作、个人专长、提供协助的目的、怎样提供服务等;(2)沟通治疗性沟通,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协助建立正确想法、促成有效行动(3)倾听:不仅要听,还要参与4.资料收集的方法(重点)(1)收集资料(结合预估)①资料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3②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重点)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客观资料)练习在接案会谈中,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不顾家,下班只顾上网。此时,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提问是()。A.“你觉得丈夫有问题,是吗?”B.“你是否觉得自己也有过错?”C.“你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是吗?”D.“你能说说丈夫不关心你的具体表现吗?”答案:D小红因婚姻问题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小赵在仔细倾听了小红的叙述后,拟通过询问小红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来明确问题。小赵的下列提问中,恰当的是()。A.“您认为自己的婚姻困惑是怎么出现的?”B.“您认为自己的婚姻可以怎样改善?”C.“您做过哪些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婚姻?”D.“您对自己的婚姻有哪些期待?”答案:A③做好接案的会谈记录首页,个人资料知情同意,解释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责任和专业伦理,以及保密等5.接案应注意的问题(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弹性)(重点)(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预估阶段重要知识点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2.预估阶段的基本步骤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1)预估的目的(重点)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2)预估的任务4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背景材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2.预估阶段的基本步骤(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求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问题如何发生、原因、发展状况;服务对象处境及生活中的社会系统;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情况。(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解释;列出服务对象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3)撰写预估摘要的要求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导致困难的问题、动机、功能发挥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成员情况、家庭情况、成员互动角色、沟通、家庭关系、决策和分工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社会支持系统、物理环境、对环境的认知、社会网络环境练习收集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认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得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的暂时性结构。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工作的()。(2013年)A.预估B.问题界定C.接案D.问题分析答案:A计划阶段重要知识点1.服务计划的构成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3.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4.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与技巧1.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和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3)介入方法和介入行动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重点)5(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尽可能详细和具体(4)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练习从优势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为服务对象增能。为此,在制订服务计划时,社会工作者强调服务对象参与其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服务对象()。(2014年)A.有自我成长的机会B.看到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贡献C.有机会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出努力D.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E.感觉到社会工作者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答案:ABC3.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重点)(1)设定目的和目标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③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④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⑤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⑥与服务对象探讨目标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⑦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练习王女士近来情绪波动很大,严重影响了生活。情绪低落时,王女士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平稳时,王女士能够像平时那样生活。对此,社会工作者应该制订的服务目标是()。A.防止王女士情绪进一步低落B.帮助王女士发现生活中积极因素C.鼓励王女士主动与他人交往D.延长王女士情绪平稳的时间答案:D社会工作者小李在与服务对象小强的面谈中了解到,小强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为此,小李与小强共同制定了改善小强学习状况的目标。下列目标中,恰当的是()。A.减少小强上课走神的次数B.提高小强的学习能力C.延长小强上课注意力的集中时间D.改变小强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6答案:C(2)构建行动计划(2.1)选择介入系统系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域。正式与非正式系统,介入系统分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系统(2.2)选择介入的内容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介入阶段重要知识点1.介入的分类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介入的分类(重点)(1)直接介入(重点)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直接行动(2)间接介入(重点)社工代表服务对象,改变环境的策略(3)综合介入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一是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二是增强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练习老张在单位工作了6年,表现一直很积极,同事关系也不错。近期,单位领导得知老张有吸毒史后,将其开除。在社会工作者小林的鼓励和陪伴下,老张前往领导办公室,争取工作的机会。领导却说:“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复吸?谁能保证你不会带坏单位里的其他人?”面对此情况,小林决定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直接和间接方法,为老张开展服务。小林下列服务中,运用了间接方法的有()。A.开展家庭辅导,争取老张的家人给予老张更多支持B.开展就业辅导,协助老张获得新的工作机会C.提供法律支持,协助老张争取自己应有的赔偿D.开展社区教育,使更多人接纳、尊重戒毒康复人员E.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动员更多的企业家共同参与戒毒康复工作答案:ADE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以服务对象利益为核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2)个别化:针对特殊性采取行动(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对个人要协助完成生命任务,对家庭或群体要考虑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开展工作(5)瞄准服务目标:围绕目标开展行动7(6)考虑经济效益: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改变结果,找准介入目标评估阶段重要知识点1.评估的目的2.评估的类型3.评估的方法与技巧4.评估应注意的问题1.评估的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2.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重点)评估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2)结果评估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评估,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3.评估方法和技巧(重点)(1)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2)基线测量(前后测测量)(重点)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建立程序①建立基线:确定介入目标、选择测量工具、目标行为测量并记录②进行介入期测量③分析与比较练习小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小强知道这样做不对,但遇事时管不住自己。社会工作者为实施帮助小强的行为矫正计划,需要进行基线测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观察小强目前是否欺负同学B.观察小强目前欺负同学的次数C.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的变化D.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是否消除答案:B8(3)对服务对象影响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4)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五个等级: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上实现、全部实现(5)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4.评估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4)要切合实际需要结案阶段重要知识点1.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2.结案的类型3.服务对象的正、负面反应4.结案时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与技巧5.结案后的跟进服务1.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总结工作(2)巩固已有改变(重点)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3)解除工作关系(4)撰写结案记录2.结案的类型(1)目标达成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转介或转移)(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3.服务对象的正、负面反应(重点)(1)正面反应肯定正面反映并适时的强化、以增强其信心(2)负面反应(重点)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练习李奶奶的三个子女相互推诿赡养责任,在社会工作者小李的调解下,李奶奶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工作者准备结案时,李奶奶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害怕小李不再来看她,会谈时心不在焉,认为自己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李奶奶的表现反映了结案阶段服务对象常9会出现的反应,其中包括()。A.倒退B.依赖C.否认D.抱怨E.愤怒答案:BC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重点)(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工作(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3)逐渐减少与服务的接触(4)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最新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9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