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行测半小时突破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结合各地历届真题分析)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及备考攻略(结合各地历届真题分析)自公务员考试这种人才测评模式确立以来,言语理解与表达始终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部分测评的相关能力与考生多年来的学习积累有相当大的联系,所以在答题时,大多数考生感觉难度不大,备考时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也相应较少。但是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看似简单,迷惑性却强,看似熟悉,测评重点却不同,导致了很多考生最终失分比较严重。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指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说明了该部分测查的是考生对于汉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体要求为:“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在历年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出现四种题型: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其中,国考中主要出现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两种题型,各省公务员考试则不尽相同,但也集中在这四种题型当中。同时,通过对历年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分析,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主旨概括类题型和意图推断类题型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题目难度也在逐渐增大。针对这一部分,主要给考生三点建议:第一,加强对答题技巧的掌握,特别是排除法的运用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的是语言能力,于是许多考生在做题时完全“跟着感觉走”,而忽视了其作为考试科目的性质。诚然,在做这部分题目时语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积累均不相同,也就是说没有哪个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语感是绝对正确的,更没有谁能够确保自己在面对每一道题时都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语感来进行判断。所以建议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争取在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第二,加强对参考答案解析的重视,尤其要重视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形成规范的思路。大多数考生在做完题目之后,只是核对答案正确与否,至多就是将自己做错的题目的解析部分看一下。其实每一道题目的解析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即使是作对了的题目也是如此。因为解析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平时的答题思路,体会答题技巧,促使我们做到熟能生巧。第三,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建议考生每10~15秒做完一道选词填空题,每30~40秒做完一道阅读理解题,以求为后面的作答留出充裕的时间。从考试题量上来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通常设置30~40道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意味着考生阅读量也相当大。但是与其它部分比较,其分值却又相对较低,所以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尽量节约答题时间非常重要。语言作为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工具,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规律,那这些规律是什么呢?大家平时应该选择哪些典型例题进行训练,具体的答题技又巧有哪些呢?本书将在这一章节中进行详细讲解。第一节透视选词填空的规律行测考试中对考生词语使用能力的测查一般表现为选词填空题。选词填空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填入题干中划线部分,将原来的题干补充完整,使语句通顺连贯、表达准确。这一部分主要测查的要点包括:实词辨析、虚词辨析、成语辨析三部分。主要的命题点为看似词义相近的选项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区分、实际语境限制、选项词语褒贬区分等。一、实词辨析——理解词义区分语境在实词辨析部分中,主要是测查考生对词语的区分辨析能力和对语境、语意的综合判断能力。主要注意掌握六点技巧:1.词语间的关联搭配。语言作为一种经过长时间、广地域的交流工具,其在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某些词语之间也形成了固定的搭配模式,不能随意组合,否则就是驴唇对上了马嘴。例如“颁布”和“公布”。颁布可以和“法令”、“条例”等词搭配,公布则应该和“结果”、“成绩”等词语搭配。与之类似的还有“改进”和“改善”、“开展”和“进展”、“鉴别”和“甄别”等等。例题1:(2010.国考)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人见其书,往往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的米芾,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1.注意词语间的关联搭配。2.限定词语的使用范围。3.拿捏词义程度上的轻重。4.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5.结合题目中的语境。6.把握词语使用时的侧重点。A.推崇联想微词B.仰慕追怀保留C.称颂认同不满D.赞誉映照非议解析:推崇:尊崇、推重崇敬;仰慕:敬仰思慕;称颂:称赞颂扬;赞誉:称赞、称誉。结合语境,与“气节”和“后世”两词搭配,明显“推崇”较为合适。由其书推及人品,这里用“联想”较为妥当。微词:隐晦的批评。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做这道题时,由于选项中没有重复词语出现,大家在确定第一个空填“推崇”之后,再检查一下“联想”、“微词”是否合适,如无问题,则可以快速地做出选择,以节约时间。例题2:(2011.国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运筹展望促进B.观察把握推动C.分析赢得加强D.洞察谋划推进解析:前两个空分别对应“眼光”和“智慧”。通过“眼光”可排除选项A、C,通过“智慧”又能够排除“把握”一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例题3:(2008.国考)中华民族一直以其强烈的责任意识享誉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增强要求B.提高结果C.加强需要D.提升途径解析:前文说明中华民族“一直”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需要进一步“增强”,形成前后呼应。后一横线处填“要求”更明确强烈,且与后文的“呼唤”感情色彩相一致。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2.限定词语使用范围。不同的词语使用的范围不同,说地直白一些就是词语的大小不同。例如战斗、战争、战役。这三个词都有“战”的意思,但“战斗”是指小规模的,甚至是个体行为,战争相对要大一些,而战役则是大规模,动辄数以万计人参加的。再例如平凡、平庸也是这个道理,平凡和平庸都可以用于人,但是平凡还可以用于事物,而平庸则不行。这类词语还有事情和事件,边疆和边界,欣赏和鉴赏等等。例题1:(2010.浙江)奥运一百多年的历史始终陷入一种_____,一方面它高扬超越民族的人类精神,另一方面参与竞争的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前者表现为超越功利的尊重和欣赏:后者则是更实在的,不敢怠慢的国家荣誉和自尊心,金牌多寡成了竞争的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困境准则B.矛盾标志C.争议目的D.悖论核心解析:此题的A、C两个选项很容易排除。“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根据文句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第一个空填“悖论”最符合题意。矛盾虽然也有悖论的类似含义,但是范围过大。“标志”与“核心”的适用范围也有重合,但是此题中划定的范围只能选择“核心”。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题2:樊政老师近年来受邀在各大高校进行公务员考试讲座500余场,,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强烈。A.好评如潮反映B.掌声雷动反应C.好评如潮反应D.掌声雷动反映解析:“反映”适用于不低于自己的层次,“反应”是表现了某件事情的效果。可以排除A、D。题目这句话的真正主语是“讲座”,“掌声雷动”是指某一过程中的特定的时间点,不符合语意。正确答案是C。3.拿捏词义程度上的轻重。一般来讲选词填空中出现的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虽然在词义上相近,但是在对事物的属性、特征、程度的表现上存在着轻重差别。尤其动词、形容词在程度的轻重上区别更加明显,这也为作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例如悲哀和悲痛,这两个词都有哀伤、伤心的含义,但是在程度的表现上“悲痛”明显要大于“悲哀”。同样的近义词组还有:等待和期待、污蔑和诬陷、研究和钻研、希望和渴望、放纵和放任等等。例题1:(2010.浙江)中国六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当中,如何在农业人口大国的基础上,艰苦地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进入产业资本扩张阶段,并开始向金融资本阶段_____的过程。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升B.跨越C.跃进D.跃升解析:这是道题的选项是典型的近义词词义程度轻重区分。跃升:跳跃式地上升,指在名次、地位、价位等方面越过前面的次第迅速上升。由原文可知,中国由“产业资本扩张阶段”开始进入到“金融资本阶段”,这是一个迅速的上升阶段,“跃升”贴合题意。例题2:(2010.黑龙江)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遏制B.遏止C.抵制D.制止解析:“遏制”和“遏止”词义非常接近,只是在程度上存在区别。“遏”是尽量的意思;“制”是制约、控制;“止”是停止、阻止。遏制是指尽量控制事件的发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或者减轻;而遏制是指尽量阻止事件的发生。关于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宏观调控只是为了起到制约、控制的作用,所以选择“遏制”最为恰当,故选择A。4.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大家都不陌生,主要就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区分。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熟悉区分一部分易混、易错的词语和准确地把握前后语境。例如傲气和傲骨,褒贬色彩明显,只要结合语境,题目也就比较容易作答了。例题1:(2010.联考)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文艺创作时,为了使人物表现的更为______,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适当”创作,但是大的历史事实、人物命运、主要矛盾、重要事件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______和歪曲。A.完整杜撰B.真实虚构C.形象改编D.丰满臆造解析:题目中提到对人物进行“适当”地创作,在此意为合理加工,即让人物更加丰满、有血有肉。“完整”是不片面,“真实”是不虚假,均不合语意。而第二个划线部分从色彩上看应是个贬义词,和“歪曲”构成并列,“臆造”是无根据地创造,而“改编”只是个中性词,所以选择D选项。例题2:(2007.国考)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_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_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扩大限制B.维护满足C.提高降低D.增强迎合解析:这道题完全可以通过对感情色彩的判断来作答。题干中提到“唯市场是从”、“让格调不高”等短语,证明第二个空应该是一个贬义词。“限制”和“降低”都是中性词,“满足”则有褒义倾向,四个选项中只有“迎合”是有贬义色彩的。所以这道题应该选D。5.结合题目中的语境。结合题目中的语境作答几乎是每一道题目都可以用到的技巧。尤其当不能准确把握词义时,结合语境作答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凭着多年的积累,对于语境的把握,大家基本上都不会感觉有太大的难度。做题时可以根据前后语气一致的原则,将每个选项带入题目中,排除掉不合适的选项,以找到正确答案。例题1:(2011.国考)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与羞愤。有的人讲话内容,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尴尬精辟徒劳无益B.不齿丰富白费口舌C.误解透彻无济于事D.苦恼鲜明枉费心机解析:此题突破口在第一个空。第一个空对应语境“时机不对”,同时应该与“羞愤”存在并列或递进的关系,明显“尴尬”最符合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原文出自:2010
本文标题:行测半小时突破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结合各地历届真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1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