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一条,服务型政府是不让人怕的政府。走进政府机关,找到机关工作人员,我不再胆怯,不再害怕。曾与政府打过交道,不是门难进,就是脸难看;不是话难说,就是事难办。在机关的办公室里,你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论官大官小,都视你不见,不理不彩,很别扭,很难受。如果不再对我冷淡,不再把我不当回事,我就心安了。如果能给我一张好脸,对我说几句话,我就很知足了。要是能给我让个坐,给我倒杯水,我就会激动的不知所措了。第二条,服务型政府是不再让人来回跑的政府。有什么事向政府反映,或者有什么事求助政府,我去一次、二次就能解决,而不是跑了一回又一回,却始终见不着回音,得不到结果。我希望信访几年、十几年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能否落实要尽快地给我一个答复。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几年,这样的代价实在付不起。在别人看来,十几年也许是无所谓的事,但当事人来说,也可能就是一辈子。第三条,服务型政府是不乱作为的政府。什么事该办,什么事不该办,依据的是政策和制度,而不是个人意志和个人好恶;事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依据的是程序和规则,而不是关系和门路;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依据的是党纪和国法,而不是贪念和私欲。进了这样的政府机关,人们也就不再需要提防什么,心里就踏实了。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本质政府: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服务型政府: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方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本质特征:人本性、公益性、契约性。新管理主体社会化公共运作机制市场化管理内部管理企业化二、全面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案例美籍华人阮大方意欲在杭州投资创办灵隐寺停车场,从1993年开始先后跑了32个部门,盖了214个图章,耗资数百万元,停车场却一直未能开工,为此,他写打油诗一首寄省长:一心一意,志在还乡;两全其美,建设吾杭;三家合作,政策当行;四处汇报,人人赞扬;五年奔波,曲折周章;六度会审,肺炸心伤;七巧八珑,难寻方向;八方风雨,飞短流长;九曲流觞,烟酒共享;十分敏感,请示协商;百忍为要,个别拜访;千般解说,鸡同鸭讲;万岁万税,规费先上;十万火急,慢待思量;百万资金,如此耗光;千万别撤,莫负衷肠;噫嘻难哉,动土在望;永续经营,我是好样。柴松岳省长在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全会上念完该诗后说:阮先生对我们的工作做了辛辣的讽刺和批评,批得严厉,批得痛快,批得我们这些当政者坐卧不安。肩负着全省4400万人民的重托,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来工作呢?我们应该是一个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一)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客观的社会需求1、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3、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4、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要求5、是政府法理权威的必然选择(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政府的管理观念决定政府的行为。因此,树立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级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其公务活动都应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服务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马克思的“公仆”理论,即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公社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提出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论。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理论。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论断。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套缜密的制度安排建立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有效制度安排。1、建立政务公开机制。2、完善社会参与机制。3、形成民主决策机制。4、明确决策执行机制。5、健全绩效考核机制。6、强化法律约束机制。五、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科学的实践探索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进行了行政改革,选择了政府服务职能和民主行政之路。新公共行政把公众需要作为行政体系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它作为一种民主行政,是现代化大势所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国加入WTO前后,为了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从省、市、自治区政府到基层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地进行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各级政府形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些基本经验和思路: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2、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4、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5、推行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保障。如何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树立服务理念(一)确立三大意识1、确立民本意识: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民众意志为根本导向,在执行公务中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2、确立责任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以对民众负责为崇高使命,从而变“主民”官念为“民主”理念,理顺官民关系,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3、确立权力服务观:即政府官员在权力运用中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建立公共服务运行机制1、服务提供导向机制2、服务供给竞争机制3、服务主体协作机制4、服务绩效评估机制5、服务监督保障机制二、明确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1、规制性公共服务:通过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控来规范和引导公众行为,提供良好秩序环境。2、基础性公共服务:城乡水电气、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公共设施建设。3、安全性公共服务:国防、消防、社会治安与稳定等服务。4、社会性公共服务: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三、健全服务机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职能也由管制走向服务,而衡量职能有效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我国的行政组织的设置要从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及方便民众出发,建设职能科学、运转协调、服务周到、高效公正的新型行政组织。例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为服务型政府打下了良好基础,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保障部门和社区服务机构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它们已成为公众欢迎的新型服务组织。四、优化服务人员政府能力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公务员的素质。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和服务员,必须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因此,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同时还应控制公务员数量、加强公务员管理、优化公务员结构。五、完善服务制度建立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做保证,“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制度模式决定观念模式决定行为模式建立部门服务承诺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息咨询服务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等等。就服务承诺制而言,它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程度为目标,以公民的广泛介入和监督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政府对公众的服务承诺是政府与公众契约关系的制度化表现,它的主要内容有:制定清晰的服务标准,说明服务的方式,公布服务的信息、明确服务的责任等等。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发展社会公共事业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完善收入分配体系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6、强化市场经济监管7、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六、开展服务活动服务活动是政府行为的主要载体,是履行政府职能、落实服务制度的具体形式。各级政府应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包括法制宣传、文化教育、科技推广、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心理调适、扶贫帮困等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改善和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七、创新服务方式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方便快捷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让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是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要完善决策机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彻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建立社情民意反应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本文标题: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2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