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贪污贿赂犯罪(练习题)
58贪污贿赂犯罪(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甲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的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9万元,据为己有,甲某构成:()A.侵占罪B.贪污罪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2.工人甲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在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国有资金10万元用于赌博,甲的行为构成:()A.挪用资金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贪污罪3.甲原为某机关处长,现已退休,现任处长乙是他的老下级,关系很熟。丙通过甲的引见,得以向乙行贿3万元,乙为丙取得了不正当利益。事后,丙为表示感谢,给予甲1万元。甲的行为如何定性?()A.受贿罪B.介绍贿赂罪C.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数罪并罚D.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从一重处罚,定受贿罪4.某国家参股股份制公司,甲为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乙为非从事公务的人员,乙勾结甲,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其中,乙起到策划、指挥的作用,甲予以协助。甲和乙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C.侵占罪D.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职务侵占罪5.民政局局长甲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国家拨给的用于救灾的款项用来购买小轿车供局领导上下班使用,给救灾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甲某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59C.职务侵占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6.乙某是派出所的一名警察,在值班时将一过路群众拾到并上缴的5000元据为己有。乙某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滥用职权罪C.职务侵占罪D.贪污罪7.某甲与某乙是朋友,某甲在一国有银行工作,串通某乙,让某乙伪造某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及其他一些公文印章,然后利用自己在银行工作的便利取得该单位的银行存款50万元。则:()A.某甲与某乙都构成贪污罪,是共同犯罪B.某甲构成贪污罪,某乙构成诈骗罪C.某甲构成职务侵占罪,某乙构成诈骗罪D.某甲与某乙共同构成诈骗罪8.干部甲受所在国有公司委派到该国有公司参股的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份额为9%)从事公务,甲在工作期间挪用该股份有限公司资金50万元,进行营利活动,甲的行为构成:()A.职务侵占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公款罪D.贪污罪9.下列哪一情形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A.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借给其弟炒股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原工作过的国有企业使用C.某县工商局长甲,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公司使用D.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甲,擅自决定以本公司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事业单位使用,以安排其子在该单位就业10.大学生甲为获得公务员面试高分,送给面试官乙(某机关领导)2瓶高档白酒,乙拒绝。次日,甲再次到乙家,偷偷将一块价值1万元的金币放在茶几上离开。乙不知情。保姆以为乙知道此事,将金币放入乙的柜子。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B.乙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C.认定甲构成行贿罪与乙不构成受贿罪不矛盾60D.保姆的行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11.某国有公司出纳甲意图非法占有本人保管的公共财物,但不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和所知道的密码,而是使用铁棍将自己保管的保险柜打开并取走现金3万元。之后,甲伪造作案现场,声称失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应认定为盗窃罪B.甲虽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也不属于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占有,故应认定为侵占罪C.甲将自己基于职务保管的财物据为己有,应成立贪污罪D.甲实际上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财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12.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10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10万元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20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1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B.乙虽20日后主动归还10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C.乙非法收受名表,构成受贿罪D.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二)多项选择1.甲公司为获取该省国有医药公司某药品的配方,送给该医药公司总工程师5万元现金,获得了配方。之后,甲公司大批量生产该药,大量获利,使国有医药公司损失达500万元。甲公司的行为构成:()A.单位行贿罪B.侵犯商业秘密罪C.非法经营罪D.行贿罪2.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刑法第384条所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A.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3个月内归还的B.挪用公款供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C.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D.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3.甲为某税务机关公务员,接受私营企业主乙的请托,减免乙公司应纳税款60万元,并约定甲退休后乙付给甲25%的提成共15万元。甲的行为构成:()61A.受贿罪B.贪污罪C.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D.滥用职权罪4.收受他人财物后,下列哪几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B.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C.利用自己所处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D.利用自己的职权,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5.甲为使其弟乙逃脱处罚,送给正在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长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退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对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B.对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C.对甲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处罚规定D.对甲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6.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而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国有单位使用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但未谋取个人利益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7.甲为使其弟逃脱处罚,送给在审理乙涉嫌非法拘禁一案的合议庭审判员丙5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丙试图为乙开脱罪责,但未能得逞,于是丙将收受的5万元还给甲。甲经过思想斗争,到司法机关主动交代了自己向丙行贿的行为。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对甲的行为应以行贿罪论处B.对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受贿中止C.对甲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处罚规定D.对甲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628.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系某国企总经理之妻,甲让其夫借故辞退企业财务主管,而以好友陈某取而代之,陈某赠甲一辆价值12万元的轿车。甲构成犯罪B.乙系已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请接任处长为缺少资质条件的李某办理了公司登记,收取李某10万元。乙构成犯罪C.丙系某国家机关官员之子,利用其父管理之便,请其父下属将不合条件的某企业列入政府采购范围,收受该企业5万元。丙构成犯罪D.丁系国家工作人员,在主管土地拍卖工作时向一家房地产公司通报了重要情况,使其如愿获得黄金地块。丁退休后,该公司为表示感谢,自作主张送与丁价值5万元的按摩床。丁构成犯罪9.关于贿赂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其财物而构成受贿罪的,请托人当然构成行贿罪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当然不构成行贿罪C.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某国家机关利用其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的,构成单位受贿罪10.关于贪污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甲,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收受的回扣据为己有,数额较大。甲行为构成贪污罪B.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乙,为农民多报青苗数,使其从房地产开发商处多领取20万元补偿款,自己分得10万元。乙行为构成贪污罪C.村民委员会主任丙,在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时,利用职务便利将其中数额较大款项据为己有。丙行为构成贪污罪D.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丁,利用职务便利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将骗取的5万元保险金据为己有。丁行为构成贪污罪11.国家工作人员甲与民办小学教师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达300万元。甲、乙拒绝说明财产来源。一审中,甲交代300万元系受贿所得,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63A.甲构成受贿罪B.甲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C.乙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D.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三、判断并说明1、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按贪污罪论处。2、挪而不用的,则属于挪用公款罪的未遂。3、行贿人在被诉前主动交代行贿的行为的,不以犯罪论处。四、问答题1、简述贪污罪的主体范围。2、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资金罪的界限。3.斡旋受贿行为及特征。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
本文标题:贪污贿赂犯罪(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2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