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概简答题汇总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一个: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控制了中国。(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1)穷苦: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2)工农: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集中: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一些大中型企业,便于团结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的特点:(1)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3)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6、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1)压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2)农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7、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打击敌人的战士。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简答】(1)创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2)揭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3)马克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4)革命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5)世界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以及为什么需要相当长的时期?(1)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和文化上的前提。(2)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考试题型:简答】(1)马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2)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人民: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4)世界: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关系【考试题型:选择/简答】(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也包括党外的;既包括国内的,又包括国外的;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间接的。(3)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积极因素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三个必须”【考试题型:选择/简答】(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3、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制度: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奠定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3)丰富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4、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考试题型:简答】(1)中国特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发展生产: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稳扎稳打: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民主法制: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6)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5、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考试题型:简答】(1)改革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6、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考试题型:简答】(1)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2)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3)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4)要坚持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继承: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开创: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3)指南: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考试题型:简答】p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考试题型:简答】(1)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进步: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3)使命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做【考试题型:简答】(1)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2)先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三讲: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4)管、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5)群众联系: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其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反腐: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4、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七章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p科学发展观集中概括【考试题型:选择】•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2、构建和谐社会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2)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3)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新时代的内涵【考试题型:简答】(1)中特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小康、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共同富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中国梦: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世界: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新时代的意义:(1)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从人类文明进程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考试题型:论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2)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奋力实现中国梦【考试题型:简答】(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实现中国
本文标题:新版毛概简答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3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