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人类文化的发展1、巩固、确认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2、识记本单元的重难知识点;3、提高材料解读能力、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单元知识体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横向纵向实质文化传播前提:是什么:途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含义、表现、原因为什么怎么办手段:传媒——大众传媒的作用文化继承手段促进文化创新基础要求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为什么怎么办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教育的作用含义、表现形式、特点正确对待:为什么、怎么办传统文化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要求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二、重难点知识再现(识记)•1、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怎么办•2、文化交流:为什么、怎么办•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怎么办•4、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办•5、建立“学习型社会”:原因、内涵、内在要求。三、【易错易混点】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知识链接:民族节日意义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3、商业贸易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知识链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今天,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6、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链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8、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9、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四、重难点突破:1、传统文化含义、表现形式、特点正确对待:为什么、怎么办7.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8.“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S市注重传达文化认同、寻找文化归属,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妥善保管和深入挖掘,这些原生态的东西总是让老百姓瞬间拾回那份浓浓的乡愁与对曾经生存之所的眷念。这从一个测面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9.“爱拼才会赢”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融合了两岸共有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蕴含的理想、意志和力量。这反映了: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力量②各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并保持一致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BDA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2、审材料有偏差①抓不住关键词,把握不准中心思想②扩大题意或缩小题意3、对组合式、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和方法欠缺。解题对策:1、直选法。最快捷2、排除法。①排谬(错误的)②排异(无关的)③排宽或排窄(外延大或小)④排重(变相重复)3、选优法。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2、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C存在问题:1、解读设问的能力欠缺。2、引用材料过长,要简明扼要。3、掌握的原理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答题的实践。4、答题格式不规范。解题对策:1、提高审题能力。2、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巧用标点符号,分层次,把握准材料的主旨。②找关键词,概括层次大意。3、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4、组织答案做到: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10、(2013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为什么:3点怎么办:6点方文山创作的中国风歌词融入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纵观历史文化,横览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神韵。《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等歌曲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回答3。3.方文山创作的中国风歌词的特色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文化创新要善于推陈出新④文化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吴冠中的作品《家》,岸上白墙黑瓦的民居,用黑色错落地点出,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境。这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画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C.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D.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CC•1、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莫言回潍坊参加一次活动时曾对记者说,潍坊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我愿意身倚潍坊历史文化这座文学“富矿”,从中挖掘更新、更优秀的作品。莫言表示,对于作家等艺术家来说,更有必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广大百姓的精神追求,了解百姓的精神境界。•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非从莫言始,也非因莫言获奖而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薛永武说:“中国文学的复兴需要广采博取,推陈出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作家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依据材料,说明莫言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我愿意身倚潍坊历史文化这座文学“富矿”,从中挖掘更新、更优秀的作品。(2)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国作家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国作家应该正确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走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莫言表示,对于作家等艺术家来说,更有必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广大百姓的精神追求,了解百姓的精神境界(5)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认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材料: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8分)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3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歌曲立足实践,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3分)③、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歌曲借助央视春晚舞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得以迅速广泛传播。(2分)(如果从其它角度回答,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6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