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7猫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冠今中学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制卷:汤洋审核:王玉萍2012/4/28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1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教案)【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问题,在大脑里形成“问题锁链”。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文章题目往往告诉人们作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一)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附录:现代文阅读知识储备——表现手法所考查的表现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28种:表现手法(20种):1象征手法、衬托手法(烘托、渲染、正衬、反衬、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照应、铺垫、承上启下、6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层层深入、联想想像、人称变化、11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卒章显志、景中融情、使用叠字、16使用整句、正面侧面描写、议论叙事抒情情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表现、总分总结构方式。修辞手法(8种):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比拟、对偶、反问。这里有三点说明:第一,这里的表现手法分类不是很科学,只是为了便于学习掌握和研究其中的规律,才把这些所考查到的表达技巧分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两个大类,比如“象征手法”,有些地方属于修辞手法,有些地方属于表现手法,这里都归入表现手法;再如“对比”,有的属于表现手法,有的属于修辞手法,这里都归入修辞手法。第二,以上所列出的20种表现手法,有的应该属于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比如“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属于表达方式的范畴,“总分总结构方式”属于结构方式范畴,这里为了便于掌握,都把它们归入表现手法之中。一、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点,统观近三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设问的变式:1、作者在某段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这是对“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直接设问)2、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是要求对重要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冠今中学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制卷:汤洋审核:王玉萍2012/4/28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23、请对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或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这是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进行设问)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对“运用某种表达技巧产生某种表达效果”进行设问)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对“文章的某种处理产生的效果”进行设问)回答这种题目可以采取“三步骤”答题模式:第一步:点明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具体解说是如何运用某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运用某种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效果。针对具体的问题灵活运用“三步骤”答题模式,即可能做出比较规范的解答,增加得分点。二、近三年有二十余套高考试题考查了修辞手法。这些高考试题对修辞的考查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大都是考查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因此,下文命题角度设计也大都是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指导。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如下几种: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2、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3、文中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请对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5、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7、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修辞手法试题的解答可按以下步骤:第一步:点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解说;第三步:解说表达效果和所包含的作者感情。答题思路:手法+分析+效果(特点+感情);手法的识别:修辞、表达方式、其他表现手法例1【江苏卷《麦天》】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分析】此题就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这句话是关于麦收的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分析鉴赏其作用。【答案】(1)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收割机、麦茬;【温馨提示】如果语段选取事物具有典型性,勿忘总说,此点往往算一个得分点(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吼个不停”将收割机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收割的繁忙,语言表达富有韵味;(3)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视觉上“鲜红”的收割机“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听觉上收割机的吼声;嗅觉上温润的麦秸香,多种感官写出关中麦收景象的冠今中学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制卷:汤洋审核:王玉萍2012/4/28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3热闹、繁忙特点,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温馨提示】表现手法的识别,优先考虑修辞,然后为表达方式、其他表现手法,逐一寻找,并把较为突出的手法写在答案的前面。例2【《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12.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答案】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2分)②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苍老(1分),暗示母亲为儿子的付出(1分)。③第二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故乡记忆的深刻(1分),写出了母亲对故乡的感情(1分)。【温馨提示】效果作用的分析,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及文章主题,往往可以从上下文找到关键词、关键句帮助分析、组成答案,再结合自己的整合概括,此种答案得分率较高。例3【《听松》】1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答案】(1)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2)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例4【《园花寂寞红》】12.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答案】前一次是实写(1分),后一次是虚写(1分)。由实而虚,既突出了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2分),又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深切的怀念(2分)。【温馨提示】要注重审题,要留意提问方式的变体,如“写法有何特点”“如何来体现……”等,实质仍是表达技巧鉴赏题。例5【《总想为你唱支歌》】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冠今中学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制卷:汤洋审核:王玉萍2012/4/28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4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江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对比的表现手法。(2)作者把因缺水而死的胡杨林方阵想象成古战场,把痉曲干枯的树枝比喻成战士的胳膊,又用拟人的手法,叙述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呐喊。把枯枝败草的尸体和胡杨林进行对比。(3)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温馨提示】注重审题,要求的不同答题方向是不同的。如“哪种手法”只能是一种;“哪种修辞”只能在修辞中寻找且为一种;“主要什么手法”可以是一种或两至三种,不能写很多;“哪些手法”必须要多种,且主要的写在前,相对次要的写在后,以保证得分率较高。(二)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分析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什么特点,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手法(如有突出的手法也需要指出并分析)语言特色;结构作用: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感情——作者感情,文章主旨、意义作用等A开头段: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C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例1《红松擎天》】1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答案】内容: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作用: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答与下文形成对比亦可,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的2分)【温馨提示】读题时注意圈划重点,以避免漏题、审题不清;答题务必要按条作答,分清序号,以避免漏题以及阅卷老师找不到而遗漏得分点导致失分现象。冠今中学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制卷:汤洋审核:王玉萍2012/4/28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5例2【《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1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6分)。【答案】①总领全文,叙说母亲怎样生养作者。(2分)②照应题目(或“首尾呼应”),揭示母亲与故乡的关系。(2分)③表现主题,抒发作者对母亲的热爱。(2分)【温馨提示】注意区分体味“引起下文”和“总领下文”的不同,“总领下文”需要能对全文有概括作用或者就是全文的主旨句,而“引起下文”仅仅是引出叙述对象。例3【《告别三峡》】6.“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答案】1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三峡移民悲痛伤感的告别场面,引出下文对开始新生活,建设新家园的议论。2、总领下文,告别有新的意义。【温馨提示】任何结构作用的答题都不可只是单独的术语,需要结合文本作具体的分析,如“承上启下”,后面必须要分析“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例4【《婺源归来》】12、第9、10两段写了两处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⑼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淳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地里翻出来的红薯。我妻
本文标题:17猫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7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