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智慧医疗及医疗物联网
医疗互联网MedicalInternetofthings简介医疗物联网分成三方面:1、“物”就是对象,就是医生、病人、机械等。2、“网”就是流程,医疗物联网的概念,并不是说看得见的物理的网络就有物理的网络不行,这个网络必须是基于标准的流程。物联网的概念必须提升到一个流程。3、“联”就是信息交互,物联网标准的定义对象是可感知的,可互动的,可控制的。医疗物联网平台开启医疗新智慧2011年11月16-21日为期六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本届高交会的热点。国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们携带产品盛装亮相,吸引大量的国内外嘉宾驻足参观、咨询。远程动态血压监护系统远程动态血压监护系统,让你随时随地监护你的血压状况。展台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由动态血压监测仪、E+医终端、医生工作站、控制中心四部分组成,是依托无线远程健康监护平台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对患者在某一时间的血压进行自动采集与发送保存,如果患者血压值超过预先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短信等报警提示,这对高血压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远程无线健康监护平台——远程动态血压监护系统远程无线健康体检管理系统,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该系统可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对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干预,并定期进行干预效果评价与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该系统适用于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医院、会所等单位,为企业员工、客户、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在部分医院进行试点应用,未来将逐步向大范围推广应用。医疗物联网平台——智能婴儿管理系统智能婴儿管理系统,实时定位管理防止婴儿被盗、错抱。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对婴儿进行实时定位,当婴儿处于未授权区域或配带的智能腕带遭人破坏时,控制中心将会发出报警信息,有效防止婴儿被盗。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一种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获取、知识发现和远程服务。其中,数据获取由医疗物联网完成,知识发现主要依靠医疗云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远程服务由云端服务与轻便的智能医疗终端共同提供,这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了智慧医疗的循环。智慧医疗的形成智慧医疗是物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医疗形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实际90年代末,其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即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物联网广泛用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环境监测,远程医疗等领域。智慧医疗就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产物。1994年,世界电信发展会议就提出利用信息通信服务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认为数字医疗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并强调成员国积极进行数字医疗的规划。2007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发展中国家执行数字医疗的指南和原则。2008年,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设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共享,同时认为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整合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以产检为例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2]。假设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中,一名孕妇需要进行12次产检,那么在整个怀孕过程中,该孕妇至少需要从家到医院往返12次。实际上,孕妇的大部分常规检查(宫缩、胎心、胎动等)都可以接触仪器来完成。如果采用智慧医疗模式,该孕妇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快生产的时候去医院产检,其他时候都可以在家中自主完成,并将信息传输到医院,由医生做出检查报告。从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到,智慧医疗模式具有节省看病时间,节省医疗资源的优点,一般而言,智慧医疗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1)利用多种传感器设备和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仪器,自动的或自助的采集各类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在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的同时,能够更频繁的获取更丰富的数据。2)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传输至医院数据中心,医务人员利用数据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能够提高服务效率,缓解医院排队问题,并减少交通成本。3)数据集中存放管理,实现数据广泛共享和深度利用,从而能够对大量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有助于解决关键病历和疑难杂症。4)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快速、稳定的健康监控和诊疗服务,降低发病风险,间接减少对稀缺医疗资源医疗物联网的核心理念智慧医疗的核心内容包括:(1)医疗对象的智能感知;(2)医疗流程的标准化处置;(3)通过互联互通技术,实现医疗对象和医疗流程的融合,从而实现医疗对象、医疗流程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达到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目标。身份确认病人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的身份进行核对,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病人的过程。病人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写着特点促进RFID技术在解决医院就诊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的问题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医院采用RFID医疗卡,病人就诊时,将信息印刷在医疗卡上,病人随身携带,当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医院只需用二维条码扫描器扫描医疗卡上的标签信息,病人所有的病历和入院登记等信息在不到1s的时间内就能进入计算机中,节省了许多时间。人员定位及监控在医院,人员定位包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医护人员和病人手腕上,就可以对他们的位置进行持续的定位和追踪,同时也可以和门禁的控制功能相结合,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医院的某些关键区域。在国内,除了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院试点应用基于Wifi定位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外,其他中小医院尚未应用,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无线定位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将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数字化医院管理就诊卡是智能卡医院的综合应用,它涵盖员工、病人在医院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信息管理、门诊和急诊管理、住院管理、消费管理、公寓管理等方面,既是持卡人信息管理的载体,也是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设施。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对每个医护人员佩戴有RFID的卡片,一方面用来识别医护人员的身份,另一方面,该卡片同时集成RFID阅读器的功能,通过内置天线可以与病人的就诊卡进行无线通信,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及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例信息移动医疗监护智能化无线医疗监护服务是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技术为底层,通过采用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移”触即发的随身数据应用。医护人员查房或者移动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和护理人员软件,通过Wifi网络实时联机,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数据终端上获取全面医疗数据,而病人可以由佩戴在手上的带有RFID的手环,与数据中心连接,显示当前的检查进度,并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生命体征采集目前,城市大部分的家庭中拥有一台以上的家用电子诊断仪(如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等),但是问题在于,即使病人自己测得血压和血糖数据,医生仍无法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通过传感器网技术,医生可以实时了解到其监护患者的生理参数[5]。医疗物联网利用嵌入式传感器和特殊软件使社区医院的医生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料及他们所负责的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这种隐藏在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里面的传感器可以将测得的数据及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医生的电脑中,而且可以利用传感器网将远在千里之外的乡村医院的CT、MRI等电子诊断结果,无线传输至大型医疗中心,以便专家进行会诊。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人、设备、物资管理可视化、数字化、自动化,提高医疗安全、临床效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物联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能解决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参考文献[1]焦锏,侯俐.善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城乡智慧医疗平台[J].科技传播,2013,(18).[2]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罗吴蔓,汤小溪.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王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数据融合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8).[4]何国平,章笠中,何前锋.智慧医疗及医疗物联网应用概述[J].电信网技术,2013,(8).[5]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013,(12).[6]本报记者张苗苗.物联网引领智慧医疗前行步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05-13(014).
本文标题:智慧医疗及医疗物联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8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