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第5单元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本课话题——忧患意识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不要重蹈覆辙。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深思。海尔集团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那就是“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如。——《菜根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伶.官(línɡ)契.丹(Qì)锦囊..(jǐn)(nánɡ)沾襟.(jīn)仇雠.(chóu)勖.勉(xù)困于所溺.(nì)逸豫..(yì)(yù)信函.(hán)俳.优(pái)系.燕父子以组(xì)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微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盛大)(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那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孰能讥之乎(语气词,表反问,难道)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2)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向前)(3)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5)函.梁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6)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用作动词,推究)(7)而告以成功..(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8)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9)乱.者四应(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10)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11)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亡)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3)其意气..之盛古义:心情、气势。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译文: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译文:这三者是我的遗恨。(3)自然之理也。(判断句)译文:这是自然的道理。(4)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译文: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译文: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6)而告以成功。(状语后置、省略句)译文:并把成功的消息禀告给先王。(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被动句)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8)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常识·速览][识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散文说理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要作品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集》[探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巧识文]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评价作品等。如《滕王阁序》,又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正文前的小序,本文也属此类。赠序则是唐代兴起的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事实,阐明了国家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要重蹈覆辙。[文脉·梳理][文白·对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虽:虽然。人事:人方面的事。原:推其根本。用作动词。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以:……的原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①告之曰: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世言:世人说。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拿。①而:连词,表顺接。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乃: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①后用兵,则遣从事以①一庄宗接了箭,把它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②锦囊,负而用猪、羊二牲祭告祖庙,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时就把箭收藏在宗庙里。①其:代词,代赐三矢之事。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①以:介词,用。少牢: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请其矢: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②以:介词,用。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禀告给先王时,他意气骄盛,可谓壮哉!真可以说雄壮极了!方:介词,正当。其:代词,代庄宗。系:缚。以组:用绳索。以,介词,用。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盛:骄盛。及仇雠已灭,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道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报),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仇雠(chóu):仇人。“雠”,与“仇”同义。一夫:一个人。应:响应。东:名词作状语,向东。顾:看。何其:多么。岂得之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谨慎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亡身,自然之理也。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岂:副词,难道。之:代词,代天下。抑:或者。本:推究。《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举:所有的。为:介词,表被动。夫祸患常积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细微的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岂独伶人也哉?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夫:句首发语词。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而:连词,表并列。于:介词,表被动,被。溺:溺爱。独:副词,只是。[精析·文本]1.本文从文章的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来看似乎有些不妥,请谈谈你的理解。[对应考点:考查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答案】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做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2.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三年,“盛”与“衰”各是什么原因呢?[对应考点:考查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答案】用文中作者的观点来概括,庄宗“盛”的原因是“忧劳”,而“衰”的原因是“逸豫”。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成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3.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对应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观点态度]【答案】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或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4.由课文的第一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对应考点: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答案】作者将运用例证法,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可以看出下面将要以庄宗李存勖得天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第5单元伶官传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