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葸.(xǐ)陈亢.(kànɡ)笃.(dǔ)于亲慎.(shèn)于言谨.(jǐn)而信出则弟.(tì)趋.(qū)而过庭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通“智”,聪明)(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易贤贤易.色(不以为意、轻视,动词)故以羊易.之也(换、交换,动词)缙绅而能不易.志者(改变、变更,动词)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形容词)(2)好好.仁不好学(喜欢,动词)秦氏有好.女(容貌美,形容词)好.雨知时节(善,与“坏”相对,形容词)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友好、友爱,形容词)青春作伴好.还乡(方便、便于,副词)(3)正就有道而正.焉(匡正、改正,动词)以欹为美,正.则无景(端正、不偏斜,形容词)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纠正,动词)方正.之不容也(正直、公正,形容词)六合正.相应(正好、恰好,副词)(4)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古代的文献,名词)小人过则文.(掩饰,动词)择文.理密者用之(花纹,名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化、文学,名词)文.武并用(非军事非武力的措施、本领等,名词)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文字,名词)衡少善属文.(文章,名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恭而无礼..则劳古义:不用礼来节制今义:指不讲礼节(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某一方面学识渊博的人(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徒弟(4)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古义:再差一等今义:指第二的(5)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义:独自站着今义:指不依靠他人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厚的人)(2)勇而无礼.则乱(名词用作动词,用礼来节制)(3)故旧..不遗(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友)(4)贤贤..易色(前一个“贤”,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崇尚。后一个“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5)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不偏爱)(6)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匡正)(7)其蔽也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译文: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人。(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状语后置)译文: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3)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译文: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4)学《诗》乎?(省略句)译文:(你)学习《诗经》了吗?[整体·感知]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文脉·梳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3节):强调“好学”的重要性(4~7节):具体阐述“好学”的内容(8~11节):叙述“好学”的具体表现君子好学重在学礼[文本·层析]1.如何理解孔子所理解的“学”的含义。【答案】孔子所说的“学”有特殊的含义——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指人格修养。这一点,对比第四则、第五则选文就可以知道(这里“学”完全是就修身而言的,而“不好学”的弊端跟“无礼”的弊端则完全一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和修身,两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学礼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修身,因此修身可以包括在学礼当中;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是礼,因此学礼可以包括在修身当中。“不学《礼》,无以立”一句话,简洁地显示了学礼和修身的高度同一性。孔子说,那些不追求吃喝、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君子,才能算得上是好学之士;还说自己只知道一个好学的弟子,就是颜回,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几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是着眼于修养德行。总而言之,完善品德修养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孔子关于学习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拿现代教育观念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有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不可抹杀的长处。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这种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2.孔子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根据选文来看,他把自己归为哪一个等级?【答案】在孔子所分的四个等级中,孔子把自己归为第二个等级,即“学而知之者”,因为他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孔子所讲“六言”“六蔽”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孔子对弟子所讲的“六言”“六蔽”其实是告诉弟子好学的重要性:就算你有千百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学也会有千百种的人生缺陷。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教育上的什么特点?【答案】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是上等的;学了然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去学习,这种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不学习,这种人斯为下矣!”就是下等的了!”困:遇到困难。斯:代词,这。下:下等的。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敏以求之者也。”(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好(hào):喜欢。敏:勤勉。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之:前者为助词“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邑:这里指人聚居的地方。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个字六种弊病吗?”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六言:六个字,指下文说到的“仁”“知”“信”“直”“勇”“刚”。六蔽:六种弊病。蔽,指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对曰:“未也。”(仲由)回答:“没有啊。”“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它的弊病是愚蠢;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好信不好学,其蔽也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害己;一味喜欢耿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居:坐。语(yù):告诉。荡:放浪而无所持守。贼:害、危害。绞:急切,不容忍而伤人。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礼则乱,直而无礼拿礼来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则绞。君子笃于亲,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则民不偷。”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劳:辛劳、辛苦。葸(xǐ):畏惧。笃于亲、兴于仁:状语后置。笃,忠厚。故旧:旧交、老友。偷:浅薄、不厚道。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跟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谓之学矣。”一定说他学了。”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是动词,尊重、崇尚;后一个“贤”是名词,有才有德的人。事:侍奉。虽:虽然。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安逸,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正:匡正、纠正。敏于事、慎于言: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靠近。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鲁哀公问道:“你的学生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就没有好学的了,再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贰,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亡:通“无”。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今之学者为人。”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之:助词,的。学者:学习的人。为:介词,为了。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敬重年长的人,谨慎而诚实,广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有仁仁。行有余力,则以学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学习礼乐制度和文。”文化知识。”入:进入家里或在家里。出:走出家门。则:承接连词,就。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陈亢问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说:“你从夫子那里有异闻乎?”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于:介词,向。闻:见闻,知识。对曰:“未也。尝独立,伯鱼答道:“没有啊。曾经有一次(夫子)一个人站着,鲤趋而过庭。曰:‘学《诗》我(孔鲤)快步走过庭院(表示恭敬)。夫子说:‘(你)学《诗经》了鲤退而学《诗》。他日,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我退回便学《诗经》。后来有一天,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孔鲤)快步走过庭院。(夫子)说:‘你学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我退回便学《礼》。就听说过这两者。”件事。”尝:曾经。趋而过庭:快步走过庭院。而,表修饰关系。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闻《诗》,闻《礼》,又闻君听说了学习《诗经》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之远其子也。”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远:疏远,这里指不偏爱。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33852027】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敏于事而慎于言C.今也则亡D.出则弟【解析】A项,“女”通“汝”;C项,“亡”通“无”;D项,“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之人。【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慎而无礼则葸.葸:畏惧B.不迁怒,不贰.过贰:重复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偷盗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敬爱兄长【解析】C项,“偷”,不厚道。【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导学号:33852028】A.恭而无礼..则劳B.古之学者..为己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好仁不好学..【解析】A项,古义为“不用礼来节制”,今义为“不讲礼节”;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