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2老子五章
合作探究自主预习2《老子》五章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天下百姓也复归于“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还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动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劝告。老子反对提倡“仁义”和“礼”,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因为在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以助人作伪。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又称《道德经》)。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观其徼(jiào)为而不恃(shì)受国之垢(gòu)社稷(jì)远徙(xǐ)舟舆(yú)2.解多义(1)安安其居,乐其俗(使……安适)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2)兵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兵器,军械)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战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回复,回归)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里)(5)易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容易)其无以易之(改变,变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交换)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分古今(1)道可道,非常道古义: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古义:抛弃学问。今义: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3)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古义:灾祸。今义:不吉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析活用(1)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出)(2)无,名天地之始(名词作动词,命名)(3)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5.明句式(1)是以不去(宾语前置句)(2)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3)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译文道,如果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点评本章开篇明义,树立高标。“道”是这章(也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在这里“道”是指自然法则,是自然规律,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无”和“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含着无限的“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译文弃绝一切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复孝和慈的天性;抛弃了巧诈私利,盗贼就不会存在。点评老子主张摒弃知识、智慧,摒弃仁义等道德规范。因为“智慧”等往往成了人们雕饰言行乃至弄虚作假以博取功名富贵的手段。同时,在老子看来,对百姓“仁”也不必要,因为“仁”必然会干涉百姓的生活,国家就不得安宁了。“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是因为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就能回到上慈下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实际上是强调“无欲”,治国者无欲,不积聚奇巧器物,百姓见不着,就不会产生“欲”了,盗窃等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在老子看来,是在位者自己的贪欲引来了盗贼。在这章里,“圣”“智”和“绝学”相对,与“巧”“利”相对的是“少私寡欲”,与“仁”“义”相对的是“素”“朴”:前者是社会的祸害,后者是救世的良方。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提示无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道家的思想,对过去国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实应负一定的责任。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贱”的一面,我们该如何理解与评价?提示这一点,就是老子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思想,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式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老子》五章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精美的语言、透辟的说理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然而正如鲁迅所云:“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出了高度的语言写作技巧,正所谓无心为文,自然成采。《老子》一书善于使用排比、对偶、连锁、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就排比而言,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再如“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样的句子在《老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一书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这些排比句的运用,不仅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就对偶句而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名言名句更是早已深入人心。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句式使用虽注重语言的美感,但并不拘泥,排比、骈偶之外更有大量散句出现,往往一章之内是三言五言不定,七言八言相杂,明显地表现出散文的特征。也正因为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有起伏顿挫之感,自然亦能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抒情,更加明晰而透彻地说理。
本文标题: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2老子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