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测验常模主要内容一.常模与常模团体二.分数转换与合成三.常模的编制四.几种常见的常模1、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常模一般分为:一般常模:测验手册上所列的常模,不一定适合使用者具体情况。特殊常模:为非典型团体建立,可使被试的结果与最接近的人进行比较,但不允许分数在较广泛范围内作解释。一、常模与常模团体一、常模与常模团体2、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具有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以提供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一个测验可能有多个常模团体•WAIS-RC:分城乡、分年龄共16个常模团体•MMPI:分男、女性别两个常模团体•EPQ(成人):分性别、分年龄12个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对于编制测验时的意义-常模的选择基于对实测对象的总体认识–一般总体:准备评价的对象群体–目标总体:准备采样的范围人群–常模样本:根据总体性质(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确定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常模样本应能够代表一般总体,即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常模团体对于使用测验时的意义:哪个常模团体最适合被测评对象:准备测评的对象的性质最近似哪个常模样本的特征,被试的分数必须与合适的常模比较。(例:WAIS或WISC)一、常模与常模团体一般程序: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3、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因为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理论上样本越大越好,但也要考虑具体条件的允许。•样本的数量:总体数目小,全部作为样本。:总体数目较大,样本也要大,30~100人。:全国常模2000~3000人。:最好为题量的5倍***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的代表性。(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一、常模与常模团体4、取样的方法(1)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2)分类:随机取样&非随机取样•随机取样:根据随机的原则选择样本,在该范围内每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非随机取样:指抽样时不是遵循随机原则,而是按照研究人员的主观经验或其它条件来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3)常用的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独立的等概率被抽取的可能。通常利用随机数字表抽样、抽签。一、常模与常模团体(3)常用的抽样方法(续)②系统抽样•在总体项目为N的情况下,选择K分之一的作为样本组,样本的大小可表示为:K为组距;N为总样本人数;n拟抽取样本量•举例::K为2:两个中抽1个,随机确定首个是谁,隔一个抽1个:K为20:每隔20位抽1个:从121名学生中抽40人作为调查样本K=121÷40≈3若首位是第8号,则每隔3位抽一个,即8、11、14……一、常模与常模团体K=N/n(3)常用的抽样方法(续)③分组抽样:当总体数目较大,无法进行编号,而群体又具多样性时采样:先分组,再在组内随机抽样,如,按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学校取样。:要尽可能减少组间差异,加大组内差异。④分层抽样:制定常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先按某种变量(如年龄、年级)分层,然后在每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样本,组合成常模样本。:要求尽可能加大层次间的差异,减小层次内的差异。•A、分层比例抽样•B、分层非比例抽样一、常模与常模团体1、常模分数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计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需要有一个参照标准。•导出分数:就是在原始分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二、分数的转换与合成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二、分数的转换与合成2、分数的转换: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即为分数转换。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导出分数类型:百分等级、标准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目的①指出个体在标准化样组中的位置,即参照他人来对他进行评价②提供可比较的量度,从而使对个体在不同测验中的分数比较成为可能。二、分数的转换与合成3、分数的合成(1)分数合成的种类项目的组合-总分均为个别项目的分的合成分数。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有几个分测验或分量表所组成,每个分量表均有分数,这些分数可以组合到一起得到一个合成分数。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同时运用多个测验得分进行预测。(2)分数合成的方法(教材189页)临床诊断-直觉合成(根据经验对测验分数做直接的组合)加权求和合成-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加权系数的确定)。多重划分-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从而把成绩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在一个测验上合格了,不能保证总的要求一定能合格。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有具有互偿性时适用。确定常模团体施测制定常模量表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一群体。设计具体的抽样方法,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得到常模团体。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即分数分布。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转换表,即成为量表,同时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以及常模分数的解释指南等。三、常模的编制四、几种常用的常模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团体内常模1、发展常模许多心理特质是随时间(年龄)变化而发展的。发展常模表示个体在正常发展线上心理特征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将被测者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与其年龄正常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这种常模即发展常模,该量表亦称年龄量表。四、几种常用的常模-发展常模婴幼儿头围与胸围发育的正常值(生理发展常模)年龄(月)036912182436项目头围(厘米)男34.341.043.945.146.347.348.249.1女33.740.042.844.245.646.247.148.1胸围(厘米)男32.841.343.845.046.147.649.250.8女32.640.342.743.945.046.648.249.8儿童口语获得的年龄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心理发展常模)口语习得的年龄口语习得的各阶段特征刚出生9-12个月18-24个月3-4岁7岁前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它刺激说出第一个指示词出现双词说话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一)发展顺序量表•测验条目(能力或行为)按出现的早晚排列,完成该条目说明达到相应的年龄水平。•葛塞尔发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示发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发展水平。如婴儿的感觉运动发展顺序是:4周,控制眼睛运动,能追随一个对象看等;16周,能使头保持平衡;28周,能用手抓握并玩弄东西等。四、几种常用的常模-发展常模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守恒概念的研究:5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时才有容量守恒概念。(二)智力年龄:一个人在采用年龄量表方式编制的智力测验上得到的分数,简称智龄。计算方法:每个条目代表一定的年(月)龄,将所通过的条目折算出月龄,然后相加计算出智力年龄。如比内量表。:以标准化样本每个年龄组平均原始分数作为常模,被试者从测验中得到原始分数与其比较,从而确定智龄。比内量表智龄计算举例计算公式IQ=MA(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100四、几种常用的常模-发展常模心理年龄的分数计算确定基础年龄全部题目都通过的那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确定心理年龄将在所有更高年龄水平上通过的题目,用月份计算,加在基础年龄上(三)年级当量:又称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如:算术6年级水平、阅读是4年级水平等: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团体常模通常是各年级常模样本的平均原始分数。例:一个学生如果能解答六年级的题目或他(她)在测验上的得分与六年级的平均分数相同,则他(她)在该测验上的年级当量便是6。四、几种常用的常模-发展常模2、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一)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的计算–未分组资料PR=100-(100R-50)/NR指某人原始分排列的顺序数;N指样本总人数四、几种常用的常模–百分位常模举例: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排列第5名,其百分等级多少?PR=100-(100×5-50)/30=85(二)百分点:百分点用于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相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因而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公式:–C指上限百分等级–SC上限百分等级对应的分数–F指下限百分等级–SF下限百分等级对应的分数–X已知百分等级–PP根据已知百分等级,要求的对应分数FCSPPFXPPSXC四、几种常用的常模–百分位常模举例:已知高考的最高分为695,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3分,百分等级为1,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求百分等级80所对应的分数是多少?PP=575.4想要录取20%的学生,总分数线为575分10318069580100PPPP(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只是百分位数(百分等级)的两个变式。–举例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将量表分成100等份四分位数:将量表分4等份,1~25%、26~50%、51~75%和76~100%四段。十分位数:将量表分成10份,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四、几种常用的常模–百分位常模3、标准分常模:标准分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标准分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标准分数可分为两类:•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简称Z分数)•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称为正态化标准分数,常见的有T分数、标准九分)。四、几种常用的常模–标准分常模(一)Z分数:通过线性转换得到的标准分数称为Z分数:它是将个体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Z分数之间差异的相对大小,准确地反映了原始分数之间的相对大小。:Z分数的计算方法Z=(X-X)÷SD四、几种常用的常模–标准分常模由于Z分数在计算中经常出现负数和小数,且单位过大(一个标准差单位),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所以通常需要将Z分数进行进一步线性转换,其形式为:Z’=A+B·Z(Z′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为常数)加上一个常数目的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上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原来分数间的关系不会改变。四、几种常用的常模–标准分常模例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的学业评定测验(SAT)所使用的分数转换公式为:CEEB分数=100·Z+500(平均分数为500,标准差为100)我国一种出国人员英语水平考试(EPT)所使用的分数转换公式为:EPT分数=20·Z+90(平均分数为90,标准差为20)常(正)态化的标准分数–用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只有在分布形态相同或相近时才能进行比较–若两个分布的偏斜方向不同,那么相同的标准分数可能代表不同的百分等级,两个测验的分数仍无法比较。–为了能将来自不同分布形态的分数具有可比性,可以采用非线性转换,将原分数分布都转化为正态分布。–有了相同的分布,不同测验的分数就可以比较。–具体步骤是:先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使用正态分布表,将对应的百分等级直接看成是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值,找出所对应的标准分数,由这种方式得到的分数称为正态化标准分数。四、几种常用的常模–标准分常模(二)T分数:T分数由麦克尔于1939年提出
本文标题:常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7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