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互动~车厢座位你选哪一个?123456根据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两排空座位前,第一个人通常会选择靠窗并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位置4;第二个人则选择与第一个人对角的3,也就是离他最远的座位,这就是保持安全距离原则,即不对面原则;第三个人则选择与前两个人不对面并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位置5,这样可以更舒服,腿也能伸开,而且还能避免面对面产生的对抗感;第四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通常只能选择与第一个人相对的位置1而坐;剩下的两个位置,外侧的、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6通常会先被选走;最后一个人只能坐在另一侧中间的2。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依托的安全感)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私密性与尽端趋向)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问卷调查心理学理论+Part1:问卷调查讲台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座位?12345123456789106789101112131415111213141516171819201617181920门口窗户门口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么位置?A、中间B、边上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A、远离这人的另一边坐下B、靠近这人的旁边坐下调查结果——自修教室座位选择213710125931靠近窗户远离门口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座位?个体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所以在选座位时,大家通常会选择远离门口、靠近窗户的位置,这样可以保持个体一定的私密性,不受到别人的干扰。人们是不愿在陌生环境下选择背对其他人入座的,因为当你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对后面情况的控制,所以人们会比较喜欢坐在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置,所以选择坐在后排的人会比较多。分析结论——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么位置?选择坐中间,18选择坐边上,42数据显示,人喜爱逗留的空间是有边界的区域,因为边界给个人空间划定出领域,使个人空间受到庇护。分析结论——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1139051015202530354045选择远离的人选择靠近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尤其是公共场合,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际气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不同而改变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大。每个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所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远离被打扰到。分析结论——Part2:心理学理论一.“私人空间”所谓“私人空间”,是指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无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无论在车厢或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近距离的不快感。但是当狭小的空间挤满了人时你就很难改变,于是就只能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故而看上去神态木然。类比思考“领域性”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这是动物在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人的距离保持人类的个人空间动物的领地1.可以随身携带2.有肉眼看不见的界限3.以身体为中心4.对侵入行为进行躲避或抗议1.地点比较固定2.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3.以家族为中心4.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二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空间距离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2.个人距离3.社会距离4.公众距离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透;视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亲密距离: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正常状态:(15—45厘米),头脚部互不相碰,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在各种文化背景中,这一正常距离是不同的。一种是接近态(45—75厘米),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时会有较强烈反应。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为中等响度。个人距离: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接近态为130—210厘米,通常为一起工作时的距离,上级向下级或秘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这一距离能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正常态为2l0—360厘米,此时可看到对方全身,在外人在场下继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干扰,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正式会谈、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接近态约360—750厘米,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能看清对方的活动。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的细致部分,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姿势而不是语言。没有距离,便没有美。美,依赖于距离来塑造。三距离产生美的成因分析朋友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远了,就不成为朋友;太近了,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不分原则,久必生厌;真正的朋友,应该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离,让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恋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不是隔离,不是隔阂,而是在行动上、感情上、交往中,不宜过于亲密,否则容易因爱生恨。夫妻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夫妻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太远了,关系难免冷淡;但太近了,也容易随便,随便了,也就乏味了,一乏味,便容易产生厌倦。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保持一段距离,那么我们的关系才能更融洽,因为距离产生美!总结、把握好“空间距离”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要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还必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把空间的远与近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文标题: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1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