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77人大新闻学概论教案
目录绪论……………………………………………………………………1第一章新闻活动……………………………………………………3第二章新闻…………………………………………………………6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9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14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19第六章新闻事业的性质……………………………………………23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28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31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33第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33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受众……………………………………………38第十二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40第十三章新闻选择……………………………………………………44第十四章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45第十五章中国的新闻改革……………………………………………47第十六章新技术与新媒体……………………………………………51新闻学概论-1-绪论新闻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心议题:客观社会各种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从新闻学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新闻科学,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新闻学,二是理论新闻学,三是应用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指的则是理论新闻学。具体而言,就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通常意义上的新闻学,就是指狭义新闻学。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新闻学发端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20世纪50年代后新闻学融入大众传播学。中国新闻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学奠基之作:1922年徐宝璜《新闻学大纲》—→理论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业务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历史学习了新闻学知识不等于可以成为记者?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这种体系需要从其他学科借鉴,新闻学概论-2-例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以及到社会实践中去汲取。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评价: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评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发展新闻学国家的发展尤其市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1)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新闻学概论-3-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2)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党报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媒介是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喉舌),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几种理论比较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新闻学概论-4-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的从事创造性劳动;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经验;4、指导我们正确的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大众传播学上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或政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原始人为什么从事新闻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的采集、狩猎和战争是社会性的,是许多人协同行动。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原始人必须相互传递情况,进行协调,才能统一行动,维持生存。由此可见,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或政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新闻活动比较1、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都需要一定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不变2、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规模扩大;发展2、新闻的内容丰富、复杂了;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人们获知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1、亲身传播(人际传播)新闻学概论-5-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交往、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打电话、发传真等。特点(1)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他们彼此熟悉,时有往来;(2)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3)信息的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快速、及时、集中,因此传受双方都可以现场把握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准确度;(4)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统一社会态度;支配他人行动等。2、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集合体。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组织传播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组织是社会群体中相近或相似个体有目的的组合;传播是组织结构的轴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组织传播的目的就在于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磨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内的传播有三种:一为思想沟通,二为感情沟通,三为工作沟通(又称角色沟通,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对组织外的传播也有三种: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传播,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此外,还可以将组织传播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等。特点(1)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2)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3)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4)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参加者少者十几人,多者上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3、大众传播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功能:树立典范,即表扬先进事物,鞭挞落后现象;统一规范,如道德、伦理规范,法律、政策规范,文化、习俗规范等;监视环境,对内部、外部环境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报道和反应;确定议程,即引导大众在什么时候想什么、议什么和干什么;还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特点(1)传播者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传播个体大多受过一定的专门传播训练;(2)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3)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4)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5)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新闻学概论-6-大众传播要真正取得效果必须以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作为补充。只要传播者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传播活动就能富有成效。传播方式特点优势劣势亲身传播个人对个人传播定向传播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可交替使用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无定向传播传播面广、速度快、保真度好没有明确传播对象、反馈慢、互动性差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传播既是定向传播又是无定向传播4、内向传播这是人们头脑里“主我”(1)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内向传播可分为条件反射式传播、情感支配式传播、理性支配式传播。由于这些传播都是在人的内心完成的,因此,内向传播基本上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内向传播的产生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的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同时还具备语言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主我)、信息(内储信息)、语言(内部语言)、接受者(客我)。内向传播是一种最隐蔽、最自由的传播。通过它,个人既可自我调适、避免错误、纠正缺点,也可能陷入懊恼、后悔的泥潭;既可筑起一道与他人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可能垒起一堵自我封闭的围墙。5、国际传播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是国家,除国家之外还包括: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对成员有约束力的国际机构,如世贸组织、欧盟)、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第二章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和新鲜。两条并行的新闻的定义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学概论-7-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共同点:都概括、反映了新闻真和新的基本特点,都揭示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不同点:A.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B.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以上的陆氏定义讲到新闻是报道,显然这个定义只谈到了大众传播,而宁氏定义没有明确这个新的信息是否具备一定的传播的价值。我们知道新闻的传播不仅仅只有大众传播一种途径,因而这一报道说似乎有局限性。另
本文标题:77人大新闻学概论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3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