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五单元21词二首教案冀教版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1词两首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过程1.导入:花中四君子2.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3.分析题目,深入题意卜算子:词牌名,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4.朗读欣赏5.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陆游的一生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6.学生自由朗读7.试译全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9、文本研读(1)意象感受愁情(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独自”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8.合作探究。(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梅:饱经忧患的词人。群芳:当权的投降派。(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答: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②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9.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10.比较阅读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11.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卜算子咏梅1.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题后注有:“反其意而用之。”词的大意是: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本文在编排上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后面附有陆游的同题词。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纵横古今,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有利于挖掘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同时遭到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但他矢志不移,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心态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毛词气韵豪放乐观,陆词的基调却是婉约感伤。这是理解上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熟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2)能想象出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1)卜算子词牌名。强调“卜”的发音。学生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2)作者要歌颂梅花的什么品质呢?二、学习课文1.一生示范后自由读,组内练读,齐读2、比赛读,生读生评,师指导并范读。3、齐读上阕,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生汇报。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丈冰”,看到“百丈冰”让你想到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开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俏”,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开得热烈、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坚强不怕困难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4、齐读下阕,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生汇报。这时候是什么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花烂漫”,看到“山花烂漫”让你想到什么?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梅花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这是什么样的梅花?学生回答后板书:谦逊无私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谦逊无私。5.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三、总结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了本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A:毛泽东的其他诗词。B:其它的写梅花的诗词。板书:卜算子咏梅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傲霜斗雪,凌寒独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胸襟宽广,豁达无私。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21词二首教案冀教版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8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