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结构)、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中心,一般包括:作物布局复种和间、混、套作轮作与连作§8-1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种类、分布和面积比例。合理的作物布局既反映作物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又反映作物生产所依据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作物布局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即指作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作物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因而是确定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之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对温度的适应性,对光的适应性,对水分的适应性,对土壤的适应性等等。(一)、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分为喜凉作物、喜温作物两大类。1.喜凉作物:要求积温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季的低温。一般需≥10℃积温1500—2200℃,有的只需1000—1500℃。一般生长盛期适温15—20℃,出苗后60—80天即可成熟。喜凉作物又可分为:耐霜型和耐寒型两类a.喜凉耐霜型:如油菜、豌豆、春小麦、春大麦、大麻、向日葵、燕麦、胡麻等粮油作物以及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等绿肥作物。生育过程中特点:适宜生长温度:15-20℃,不怕霜。生物学最低温度:2-8℃,但苗期可耐短期-5℃—-8℃低温。b.喜凉耐寒型:冬大麦、冬小麦、黑麦、青稞(裸大麦)等。生育期中的特点:适宜生长温度:20℃左右生物学最低温度:0℃左右,苗期可耐-18—-20~25℃左右低温。喜凉作物是一年一熟地区的主要作物,多熟地区则多作为冬播式填闲种植。2.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盛期适宜温度:20-30℃,生物学下限温度:10℃以上,需≥10℃积温:2000-3000℃,不耐霜。分为三种类型:a.温凉型:大豆、糜子、莜麦、甜菜、大麻、红麻。生育期适宜生长温度:20℃—35℃左右,低于15℃或高于35℃不利生长。b.温暖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等等。生育期适宜生长温度:25℃—30℃左右,低于25℃或高于35℃不利生长。c.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南瓜、西瓜。可耐40℃高温。(二)、作物对光的适应性1、按照光合生产力分C4植物(最初光合产物为草酰乙酸):包括玉米、高粱、甘蔗等等,光饱和点高(80-100klx),光合强度高(35-80CO2mg/dm2.h),CO2补偿低(5-10PPM)。C3植物(最初光合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包括各种麦类、薯类、水稻、棉花、蔬菜等,光饱和点低(30-50klx),光合强度相对较C4作物低(15-40CO2mg/dm2.h),CO2补偿点高(50PPM)。在中低温条件下往往表现出比C4作物有更广的适应性。不同作物对光的反应(引自村田吉男)项目水稻小麦甘薯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光合强度(CO2mg/dm2.h)22-4830-352030-4535-4560-80_光饱和点(100klx)53-532-3_>10>10作物生长率(g/m2.d)12-16_8.78.7_21-23192、按照光照时间分光周期现象:作物对光、暗交替时间相对长短的反应。短日照作物:原产自赤道附近,在短于某种日照长度界限下才能开花的作物。通常指短于12小时的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蔗、甘薯等等。长日照作物:日长度超过12h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麦类、苜蓿、油菜、甜菜、向日葵、胡麻、豌豆、蚕豆、萝卜、马铃薯等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四季均可能开花的作物。如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以及水稻中的早稻、大豆中的极早熟品种。一般产自赤道附近的作物多数为短日照或中性作物,而北纬60o以北的作物多数为长日照作物。北半球在60oN以南和南半球35oS以北,短日照、长日照、中性作物都能生长,日照长短对作物的季节分布十分明显。北方的短日照作物向南引种时,其生育期缩短,而南方的短日照作物向北引种时,其生育期延长或不能成熟。长日照作物正好相反。3.按照对光照喜好分喜光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谷子耐荫作物:大豆、黑麦、马铃薯、碗豆、生姜、荞麦。(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情况可分为五种情况:1.喜水耐涝型:有通气组织,细胞间隙达25%,喜淹水。最典型的是水稻。此外,稗、稷、高粱、苘麻、高秆玉米等,也有一定耐涝能力。2.喜湿润型:需水较多,喜土壤或空气湿度较高。如陆稻、蓖麻、黄麻、烟草、大麻、蚕豆、莜麦、马钤薯、油菜、胡麻及一些蔬菜。3.中间水分型:它们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一般前期较耐旱,中后期需水多。许多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属此列。4.耐旱怕涝型:许多作物具有耐旱而怕涝的特性。如:谷子、甘薯、黍、縻、苜蓿、芝麻、花生、向日葵、黑豆、绿豆、蓖麻。5、耐旱耐涝型:有些作物既耐旱又耐涝。如:高粱、田菁、草木樨、绿豆、黑豆。(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主要是对土壤养分、土壤质地及土壤酸碱度等到方面的反应。高粱、向日葵、荞麦、黑麦、谷子、糜子、大麦、燕麦、芝麻、芸芥、胡麻等耐瘠型喜肥型中间型作物对养分的适应性小麦、玉米棉花、大麦、粳稻、杂交稻蔬菜等。籼稻、谷子、棉花、小麦作物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适沙土型适壤土型适粘土型花生、马钤薯、甘薯、瓜类等作物。沙打旺、苜蓿、无芒雀麦、红豆草等牧草。棉花、小麦、大麦、油菜、玉米、豆类、麻类、烟草、谷子。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蚕豆等。黑麦、燕麦、马钤薯、水稻、甘薯、荞麦、花生、油菜、烟草芝麻、绿豆、豇豆等。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宜酸性作物宜中性作物宜碱性作物小麦、大麦、玉米、大豆、油菜、豌豆、向日葵、棉花、水稻、甜菜、高粱等。苜蓿、棉花、甜菜、草木樨、高粱、苕子等。稗、向日葵、蓖麻、高粱、田菁、苜蓿、草木樨、苕子、紫穗槐、芦苇等。对土壤盐碱度的适应性耐盐性较强作物耐盐性中等作物不耐盐或忌盐作物水稻、棉花、黑麦、油菜、黑豆、大麦等。糜、谷、小麦、甘薯、燕麦、马铃薯、蚕豆等。耐碱或不耐碱作物耐碱:小麦、大麦和棉花,中度耐碱:水稻不耐碱:豆类。二、农业资源条件与作物布局进行作物布局,既要认识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也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农业资源;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投入少而产出多的最佳生产者效果。因此,在认识作物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再对农业资源条件作必要的分析是适宜的。(一)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与作物布局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与作物布局关系最密切的是光照资源、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另外,地形特征对这些资源都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与作物布局也有较密切的关系。1、光能资源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但也受各地云量、地形的影响而有很大变化。我国西部地区太阳光能普遍多于东部地区,如果水肥条件有充分的保证,其增产潜力也将会大于东部地区。2、热量资源农业热量资源通常利用农业指标温度和积温来衡量。最常用的农业指标温度有0℃、5℃、10℃、15℃等。作物生长发育在其所要求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一般是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在评价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时,除了考虑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日数外,还应考虑持续期间的温度高低,一般常用高于某个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即积温)来表示。例如:0℃以上的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事季节的总热量;10℃以上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喜温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状况等等。3、降水条件我国降水条件可大体分为三类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降水总量不能满足作物最低限度的需要,主要依靠灌溉来发展农业。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可满足作物需要,但季节分布极不均匀。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降水总量虽然一般能够满足水、旱作物的需要,但降水时间往往与作物需水不相吻合。(二)生产条件与作物布局作物布局除了要以作物生态适应性和当地农业资源条件为根据外,还要考虑当地的生产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水利、肥料、劳力和农机具几个方面。1、水利兴修水利,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常常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2、肥料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适应性,本着供求平衡原则,合理安排各种作物种植顺序和面积比例,有利于全面维持一定生产水平。3、劳畜力及农机具作物栽培过程中,各种作业都有需要一定的劳力、畜力或机械动力以及相应的工具来完成。不同的作物布局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劳畜力及农机具条件;反过来,现有的劳畜力及农机具条件也必然影响作物布局。§8-2复种和间、混、套作复种和间、混、套作都属于种植方式。它们是种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精耕细作的一种传统技术。一、复种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或叫种植指数croppingindex):是指某一地区耕地在一年内被反复利用的频度。常用耕地复种指数来表示:耕地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耕地面积)×100%我国复种的类型十分复杂,大体情况是:多熟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南方;东北、西北虽然以一熟为主,但是也有少量二熟制,其中以套作的较多。我国主要的复种有以下几种:麦田一年二熟麦田二年三熟小麦(或马铃薯)加填闲作物麦(油菜)稻二熟双季稻三熟二旱一水三熟二、间、混、套作(一)几个概念:单作(SaleCropping)也叫纯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一种作物。间作(Intercropping)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的特点:间作作物的播种期、收获期可以相同或不同,但是,间作作物的共生期长,至少要有一种作物的共处期占其总生育期的一半以上,故间作面积不列入复种指数计算范围之内。混作(MixedCropping)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混作作物在田间分布一般无规律。套作(relaycropping):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于行间或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套作,或套种、串种。套作的特点: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每种作物的共处期均不超过其总生育期的一半,故套种面积应列入复种指数计算范围之内。单作混作单作混作套种间作间作混作小麦套甘蓝小麦套玉米小麦间作油菜小麦套大豆燕麦带状间作马铃薯(二)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1、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主要体现在:群体大,不同类型搭配有利于立体受光,生育期延长等方面。2、充分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3、减轻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三、我国大田作物间、混、套作的主要类型玉米豆类间作玉米:豆类=1:1,2:2或2:4,2:6,6:6玉米薯类间作玉米:马铃薯=2:1或2:2,薯类:玉米=3~4:1小麦玉米套作小麦:玉米=20:4麦棉套作小麦(低畦):棉花(高畦)=4:2绿肥(或饲料)的间套作§8-3轮作与连作一、轮作与连作的概念轮作(CropRotation)指在同一田地上在不同年际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形式:单一作物的年间轮作,例如一年一熟区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年内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的复种轮作,例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小麦─水稻─水稻三年粮油肥复种轮作。发生抑制作用的不同作物作物名称被抑制的作物春小麦大麦、亚麻荞麦玉米大麦菜豆、鹰嘴豆冬黑麦冬小麦大麻红麻、蓖麻向日葵玉米、菜豆、鹰嘴豆鹰嘴豆马铃薯、蓖麻、瓜类、菜豆、向日葵、玉米、芝麻发生促进作用的不同作物作物名称不被抑制或有促进作用的作物春小麦大豆、芝麻、瓜类、蓖麻玉米鹰嘴豆、菜豆、蓖麻菜豆大麦、蓖麻、马铃薯、豌豆、瓜类、向日葵、子用亚麻豌豆马铃薯、苜蓿马铃薯大麦大麻向日葵蓖麻玉米、菜豆、鹰嘴豆红麻大麦、蓖麻鹰嘴豆春小麦、大麻、亚麻连作(ContinuousCropping)指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连作方式叫复种连作。在轮作中,前季作物和后季作物的轮换叫“换茬”或“倒茬”;连作中,前后茬作物的接茬叫“重茬”。轮作区第一
本文标题:种植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