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四单元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教案
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4单元1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3.情感与价值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篇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学习《示儿》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五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展示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一诗)2.朗读指导。(1)自由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4.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二、自读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元:同“原”,本来。但:只。九州同:祖国统一。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州同。(板书:悲伤——不见九州同)(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祭”。)乃翁:你们的父亲。诗句的意思: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爱国之情)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又是何等悲愤!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指名读。教师: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指名读、齐读。)(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三、导入《题临安邸》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在临终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四、走进诗文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一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五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学生齐读。)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1)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2)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3)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3.品析诗句。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地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旅店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1)学生自读自悟。(2)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3)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古诗,升华诗情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临安邸》,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中,体现在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中。(板书:忧国忧民)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二、导入《己亥杂诗》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三、读诗韵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们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2.方法要学以致用,学生自己练习。谁愿意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3.男、女生合作读。4.师生合作读。5.全班读。四、释诗意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这首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五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2.万马齐喑究可哀:(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革”呢?也许第二句会告诉你答案。(2)这一句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句也许会告诉你答案。(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它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五、悟诗情1.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廷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2.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3.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4.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5.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六、作业1.背诵这三首古诗。2.分别写出这三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悲哀、凄凉之心情。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哀、遗憾之心情。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家祭无忘告乃翁——热爱祖国的情感。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宜人之景西湖歌舞几时休愤怒忧国忧民暖风熏得游人醉揭露直把杭州作汴州警告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教学反思】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五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成功之处]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朝廷官员生活的腐败进行极端讽刺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悟出了诗人的强烈讽刺。由此分析,古诗教学亦应当善于抓住关键句、重点词来予以突破。为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诗人陆游饱满的爱国激情,学生充分朗读全诗后,发觉学生的朗读没有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出来,我大胆地采取了当堂表演诗人临终前的情景,并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儿女,我完全将诗句的意思演变成了真实的剧场,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咳喘声,在忧郁悲愤中我念念不忘告诫儿女:等到朝廷军队向北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时候(咳喘声由强至弱),在祭祀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国家统一的喜讯啊!经过如此生动的表演,既再现了诗文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顿悟,再次朗读与吟诵,学生的感情自然投入、深厚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0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