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1网上下的有的和书上不一样第一章绪论1资源: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要素或事物的总称。2水资源:指陆地上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路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土下水,土壤水。3水资源的构成: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壤水资源。一定数量。特点:一定质量,可被人利用,永续性水体。4资源的分类(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5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6自然资源的特点:1.多功能性2.区域性3.整体性4.有限性。7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指除自然资源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8水资源的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生物水。9水资源的自然属性:1.水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厉害两重性。10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经济性,伦理性,垄断性。11我国水资源主要特点,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主要特点:1.人均水量低,2.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3.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4.年内年际变化大。存在问题: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水的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3.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缺水危机,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5.“缺水,管理,污染”。解决对策:1.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2.加强技术开发,改进人类用水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3.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4.允许民营企业承担投资和管理活动,5.加强制度建设,6.淡化海水,回收废水。12造成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1)需水量急剧增加,2)水质污染和利用浪费,3)城市用水集中,4)森林植被减少,5)水资源管理分割。13我国水资源主要面临的四大问题的挑战?1.洪涝灾害频繁,2.水资源紧缺,3.水土流失,生态恶化,4.水污染严重。14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对策?1.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2.加强技术开发,改进人类用水的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3.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4.允许民营企业承担投资和管理活动。5.淡化海水和回收废水。6.加强制度建设。第二章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条件的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有关问题的决策依据。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2河川径流量:河川径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它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或全部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体。3河川基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即河道对地下水的排泄量。4地表水资源主要指河川径流。5水文循环: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上升,遇冷凝结,在一定条件2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6径流:流域上的降水经由地面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径流深:假定径流总量均匀地铺在流域面积土所在的平均水深。7径流系数:α=R/P(径流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反应流域降水产生河川径流量的能力,干燥地区径流系数小。)8干旱指数:N=年水面蒸发量/年降水量。(反应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N1气候偏向干旱;N1气候偏向湿润))。9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扣除维护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不能控制利用而下泄的洪水量,跨流域调水量。10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一致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11地下水可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它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1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以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13地下水分类:按受力分类: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按互存条件分类:**隙水,孔隙水,岩隙水。14基流量分割法:1)直线平割法:将枯季无降水时期的某一特征最小流量作为河川基流量,水平直线分割日流量过程线,直线以上部分为地表径流量,直线以下部分为河川基流量。(方法简单,工作量小)2)直线斜割法:在平流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拐点)用直线相连,直线以下部分为河川基流量。(基本方法,确定拐点)拐点确定方法:综合退水曲线法,消退流量比值法,消退系数比较法。15蒸发量:水面蒸发和路面蒸发。潜水蒸发量:指浅层地下水在毛细管引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形成蒸发量。(浅层地下水消耗的重要途径)16主要影响因素:气候条件,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有无作物生长。17给水度u:在重力作用下,饱和岩体排出的水体积与饱和岩体体积的比值。18地下水资源:有利用价值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替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19地下水补给量:天然或人为开采条件下,通过边界进行地下水含水系统具有补给保证的水量。20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21陆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陆面蒸发包括: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22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天然大水面蒸发量与某种型号水面蒸发器同期蒸发量比值。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1.需水(按用水特征)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需水。(按用户或行业特点)分为:生活,生产,生态三部分。2.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包括水浇地和水田的灌溉需水)和林牧渔畜需水(包括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鱼塘补水,牲畜用水)。3.生态环境需水:生态与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给定目标下生态与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和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4.生活需水=人口×定额35工业用水:1)按工业需水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分类:冷却需水,空调需水,产品需水三类。2)按工业需水过程分类:总需水,取用水,排放水,重复用水。3)按水源分类:河水,地下水,海水,再生水。4)按工业组成的行业分类: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电工业。6工业用水评价指标:1.重复利用率,2.新水利用系数,3.用水定额。7农田灌溉需水:指为满足作物生育期用水需求,除天然降水供给部分外,通过各种设施补送到农田的水量。影响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组成,有效降水,土壤性质,田间工程,灌溉方式,农艺措施,管理水平。8作物需水量:作物生育期内或某一时段内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水量。包括植物蒸腾和植间蒸发。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土壤,作物种类,品种,生长阶段,农业技术措施。计算方法:田间试验,直接计算,间接计算。9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10综合灌水定额:某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11单位产值用水量:每生产一万元产值的产品所需要的用水量。12需水量弹性系数法: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相关法;趋势法。13工业用水弹性系数:工业用水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之比。第四章水资源供需分析1可供水量: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需水要求,供水工程设施可能提供的水量。影响因素:来水条件,需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2复蓄指数:就是水库塘坝年可供水量与有效库容之比值。3库容指系数:水库的调蓄库容与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上多年平均来水量之比。4水平年:选择出的代表年,要能够反映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社会经济达到的水平,相应的需水水平和水资源开发水平,所以通常称其为水平年。5基于优化的可供水量指标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决策变量。6供需平衡分析:一次供需分析:在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式增长的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供需分析。二次供需分析:主要是在一次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在水资源需求方面通过节流等各项措施控制用水需求的增长态势,预测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在水资源供给方面通过当地水资源开源等措施充分挖掘供水潜力,给出不同水平年供水工程的安排通过调节计算分析不同水平年供需态势。三次供需分析:是在二次供需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跨流域调水解决当地缺水问题,将当地人与外调水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调配。7水资源供需分析:在特定水资源条件下和需水要求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通过水利工程的调节计算,可得到水利工程供水与需水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水资源优化配置1水资源优化配置:就是从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进行水资源分配的方法。优化配置原则:公平性,高效性,可持续性,有偿原则。优化配置的手段:工程手段,科技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2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使用计量单位:产品的实物量单位。内容: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3线性规划的性质:线性规划的可行域凸集,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在极点上。第六章水资源综合规划1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查清水资源的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4和准则。第七章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1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是在保证系统内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依据水利工程的运用规则,以尽可能满足用水需求为目标,制定水利工程对各用户的供水策略的一种控制运用技术。2对于开发目标比较单纯的水资源系统,最优运行的目标可以简单地就主要开发对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来考虑。3对于一般的综合性的水资源开发工程,根据水资源系统应为广泛目标服务这一特性,目标和目标函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重要,并以一种反应各方面要求的综合性指标来表示,这种综合性指标可概括为“最优化地区福利”。4水资源最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有哪些:可供水量最大,缺水量最小,缺水量平方和最小,相对缺水量平方和最小,各分区各部门各时段的最大缺水量最小,各分区最大相对缺水量最小。5水资源运行调度的最优运行目标:“最优化地区福利”①促进和支持经济增长,②促进就业,③达到某些不可见的或非定量的目标。八章水资源综合管理1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2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3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4水务管理:在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行政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农村水电等所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的水管理体制。5水资源管理主要功能:①决策:整个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②计划:决策的发展和具体化。③组织:实现决策与计划的关键。④控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监督,检索,控制。6水资源管理的手段:法律法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7水权:也称水贸产权,是人们关于水资源的权利的总和,其最终可归结为所有权,分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水权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使用水优先,时空优先,开发优先,效率与效益优先,留有余地,再分配。九章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在维持水资源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代内与代际人生存与发展的用水需要。2水资源承载力: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条件下,以可预见的技术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地区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持该地区在保证一定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的人口数量。
本文标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1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