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无题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一、司马迁生平介绍(一)生平1、家庭熏陶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龙门人。太史公祠地域环境:南临黄河,北有龙门。长河名山,气势雄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饱览故乡山河名胜,又聆听到许多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豪迈灵秀之气。受父亲影响颇深。父司马谈任太史令,知识广博,系统研究过诸子百家。司马迁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年十岁则诵古文”。2、转益多师1)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尚书》:即“书经”,古代历史文献汇编,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文《尚书》:据传先秦时《尚书》有百篇之数,秦始皇焚书后大多遗失。汉初一位博士,凭记忆默写出29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写成,此谓“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孔安国是孔子11代孙,武帝末年鲁恭王拆孔府旧宅,于壁中得《尚书》等,皆科斗文字,时人不识,安国以今文读之,又奉诏作书传,定为58篇,谓之《古文尚书》。2)向董仲舒学公羊派《春秋》:《春秋》有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代表讲《春秋》的三派: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和左氏春秋。董仲舒是公羊春秋的大师。他依据《春秋》发挥了“奉天法古”和“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3、博览群书史迁世袭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4、漫游天下,交友众多“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凝,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邦,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西征巴蜀,南略邛、笮、昆明。”-----《太史公序》史迁交友甚多,可参见文学史。三次游历:1)在会稽探访大禹遗址,在长沙凭吊屈原,在登封瞻仰许由坟墓,在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丰沛参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故居,听故老讲述楚汉相争的轶闻逸事。2)入仕后曾出使西南,远到昆明。3)侍从武帝东达碣石,观大海;西至空峒,搜集黄帝传说;到北部边塞,登秦时长城。游历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寻访、搜集民间各种有价值的史料。长途漫游使他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接触了人民,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逸事逸闻和民情风俗,他的收获丰富宝贵。对于《史记》的写作无疑是有极大帮助。5、继承父志(临终遗嘱)元封元年司马谈随武帝泰山封禅病死洛阳,临终前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答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38岁的司马迁继任太史令,42岁着手写作《史记》。6、李陵之祸(惨遭宫刑)天汉三年(前98),汉名将李广之孙李陵携国舅李广利抗击匈奴,兵败而降。司马迁因直陈看法被禁,处以死刑。以汉律可用金赎免,他无钱赎罪,就接受了代替死刑的办法—宫刑。前96年(太始元年)左右,司马迁做了中书令,以宦者身分,在内廷侍候。除了著述,对朝廷一切事务已毫无兴味。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末年,即前87年前后。生平小结:家学渊源、转益多师、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为司马迁写《史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父亲的遗志和遭受宫刑之耻是他发愤著书的精神动力。司马迁的思想倾向1.儒家思想为主体2.道家思想亦较浓3.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班固:“是非颇谬于圣人”(《司马迁传》)扬雄:“爱奇”而不“爱义”(《法言》)刘勰:“爱奇反经之尤”《文心雕龙∙史传》)4.重一统的思想5.圣人情节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昭明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二、《史记》的成书与体例《史记》从太初元年(前104)始编纂,因李陵案受刑入狱,出狱后忍辱含垢继续撰写,至征和二年(前91)基本完成。前后14年,完成时53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报任安书》二、《史记》之成书与体例2、全书体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史记》的体例本纪——序帝王——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世家——记侯国——主要叙述侯王和有特殊功勋人物的历史;列传——志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表——系时事——以谱牒形式,用清晰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详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制度;总原则:原始察终,见盛观衰1、本纪全书大纲,共12篇。以编年形式记叙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的事迹,如《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2、世家:世袭家族及重要人物事迹,30篇。1)周天子分封的各诸侯国的世家,如《越王勾践世家》;2)汉封为诸侯王的刘姓子侄,如《梁孝王世家》;3)被封为侯的开国功臣,如《留侯世家》《萧相国世家》。还有《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戚世家》。3、列传:记载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历史人物,共70篇。取舍标准:操行高洁,有功于天下单传:一人一传,如《李斯列传》《张仪列传》合传:二人以上,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平贾生列传》类传:把同一类人物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酷吏列传》4、表用表格分项列出各时期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共10篇。5、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共8篇。小结《史记》通过这五种体例相互配合与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被称为“纪传体”,是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司马迁去世后,《史记》并没有被人重视。到汉宣帝时经司马迁外孙努力,才开始流传。三、史家之绝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空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时间:黄帝—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周边地域中国首部“正史”,二十四史之首。后代修史多由朝廷主持,按君主意志修撰。(二)史学精神1、实录精神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以项羽为例:对其有抱负、英勇善战、重情知耻进行了歌颂。同时,也写出了霸王残杀,缺少政治谋略的一面。1)有抱负——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项羽本纪》2)英勇善战—破釜沉舟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垓下之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3)知耻重情——霸王别姬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缺少政治谋略——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5)残杀项羽多有杀戮,常为屠城之事。刘邦的政治谋略和知人善任——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群臣皆莫敢言。2、批判精神《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而是一部批判性的史书。对统治者的批判刘邦→无赖、自私、刻薄吕后→残忍、阴鸷武帝→任用酷吏、残害人民、任人唯亲及迷信神仙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儣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3、人本精神第一次以人为本记载历史,表现了对人在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描绘了社会各色人物: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方士、戏子、医师等,涉及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四、无韵之离骚(一)浓郁的抒情性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1、传后议论、抒情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至若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贵,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感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伯夷列传》2、叙事中抒情《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
本文标题:第二讲史记与汉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5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