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或主干。2、现代学制的结构(1)纵向的层次结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2)横向的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门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3、现代学制的形成过程西方现代学校制度酝酿于17-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其间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产生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由下而上,由最初面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国民小学发展到中学。另一条是由上而下,由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新大学向下发展为升入大学的中学。这两条途径在不同的国家实现的方式也不相同,大体说来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互不相干,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校系统;另一是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单一的学校系统;再一就是在早期合二为一,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又分开,形成两支,一支是针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另一支是针对统治阶级子弟的。这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就形成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4、确立学制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2)社会制度(3)人口状况(4)青少年的年龄特征(5)学制传统二、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1、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2、重视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902-1904年学制:是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该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19世纪末日本学制为蓝本;学制的年限比较长。1912-1913年学制:民国政府颁布的学制。该学制是在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主持下制定的。1922年学制:由留美人员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也称“六、三、三”制。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951年学制:学校收归国有;学校向工农群众开门;重视工农干部教育和政治教育。1958年学制:允许地方、厂矿、人民公社办学;多种形式办学。1985年学制改革:《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下放教育的管理权;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扩大高校自主权。此后的改革: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教育制度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学位制度。3、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1)现代学制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需要。(2)学制要有本国特色。(3)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四、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一定程度的国民教育。特征:1、强迫性。Compulsoryeducation强迫教育,依法实施2、普及性。强制性的普及教育3、免费性。没有免费的教育就没有义务教育、普及教育4、公共性。公益事业、公共产品(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发端于德国。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6-12岁儿童必须到校读书。发展:16世纪义务教育因宗教原因而出现18世纪由于经济上(机器工业)的原因而大发展全世界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准为8.63年。(三)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3、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民族、男女差异4、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且流失严重5、有关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思考题:1、现代学制的结构是什么?2、确定学制的依据是什么?3、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有哪些?4、说说现代学制形成的途径。5、旧中国代表性的学制有哪些?6、谈谈新中国的几次学制改革。7、谈谈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8、结合你家乡的义务教育实施情况,你认为存在那些问题?9、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强迫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参考资料:1、手中参考书相关章节。2、陈桂生:《教育原理》,《制度化教育的形成》。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第六章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主要有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一、教学1、概念(1)定义: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概念辨析:教学与教育教学与自学教学与智育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理由如下:(1)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正规化、系统化的教学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部门工作及社会教育的突出特点。(2)是由教学的特点决定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3)是由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决定的。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依然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吗?要不要坚持“双基”教学?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真的比美国学生扎实吗?真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吗?广义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记忆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了应用规则,对内对外调控的能力,是“真知”的形式。广义技能:动作技能、智慧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智慧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内部语言以极其简约的形式所进行的智力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默读、构思、心算等都属于智慧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认知活动本身的反省认知能力。(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3)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二、课外活动1、概念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区别2、课外活动的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3、课外活动的意义(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若从社会实践的场所来分,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类。种类:(1)社交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机会,如夏令营、冬令营、访问参观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与不同角色地位的成员交往,形成社会意识,掌握人际关系准则,培养社交能力。(2)军事训练、学农、学工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维护大局等观念。(3)志愿者行动:参加一些公益性劳动,维护交通秩序,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助残送暖,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4)学校传统活动:班队活动、演讲辨论,校园文化节。此外,还有宣传纪念活动,岗位见习,咨询服务,模拟法庭等。四、如何处理学校教育活动的关系要做到坚持以教学为主,统筹安排。坚决反对“教学唯一”的错误倾向。思考题:1、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2、教学的任务是什么?3、“双基”教学依然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吗?4、在广义的知识观下如何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课外活动的意义?6、如何安排好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第七章教师一、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一)专业与职业1、概念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专业:专门职业。(Profession)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2、专业的特征A、专门职业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所以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B、专业人员应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成熟的专业技能C、专业人员应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并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D、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二)教师是专业人员吗?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准专业),所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94年我国《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国务院颁发《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发《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三)教师专业地位的历史发展1、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2)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一般的公民权利专业权利(专业自主权)(3)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复杂劳动(4)教师职业的从业要求要求越高,胜任者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世界各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大体分三种类型:1、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如日本,中小学教师工资一般高出同学历、同工龄的其他职业人员的15%。2、教师的平均工资与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相等如波兰3、低于政府公务员、也低于其他技术人员如美国2、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1)教师职业的非专业化时期古代社会中国:官员、读书人“天、地、君、亲、师”(儒家)元代“八娼九儒十丐”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郑板桥西方奴隶社会的教仆19世纪以前的教堂唱诗人、手工业者、退伍老弱残兵如普鲁士1722年规定乡村小学教师应从裁缝、织布匠和铁匠中挑选1738年为解决裁缝的生活困难,特许其包办本村的教育(2)教师成为独立、专门的职业师范教育17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时的教师培训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18世纪中下叶,初等教育的普及、现代教学方法渐成体系、教育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培训才开始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教师作为一门专业从其他行业中分化出来。我国的师范教育较欧美晚大约一个半世纪。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设立师范学院,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开端。1897年在京师大学堂设师范斋。1902年京师大学堂改师范斋为师范堂,1904年又改为优级师范学堂,创立我国高等师范学校之开端。(3)教师素质不断提高A、学历提升和专门训练的强化B、继续教育日益加强C、教师资格证书不断改革3、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教师质量提高的主导运动。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化过程。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化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以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三、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四、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有代表性的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如下:教师素质结构研究者教师素质结构叶澜1、专业理念2、知识结构
本文标题: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