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十四章_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和发展阶段,阐述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和崩溃的原因、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了当今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碰到的问题,以使同学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了解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与内容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中心课题,具体是指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发挥其职能作用以及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确定的原则、协议、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即汇率;各国政府还都规定: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货币比价波动的界限、货币比价的调整、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对同一货币是否采取多元化比价等。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为进行国际支付,各国政府都要确定它的货币能否自由兑换成其他任何国家的货币,在对外支付方面是否加以全部或部分限制。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保存一定数量的、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及它们的构成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4.国际结算的原则一国对外的债权债务,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或者定期进行结算,实行有限制的双边结算。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加以限制而不能自由流动,或者只能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自由流动,或者完全自由流动,都须由国家明确规定。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可以根据两个重要标准划分: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货币本位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储备可分为两大类: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根据储备性质可将国际货币制度分为三类:①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②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③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根据上述类型的划分,可将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演变过程划分成三个时期: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牙买加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入,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金币本位制的崩溃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一、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建立二战前和战争期间,由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统一,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外汇管制普遍加强,各国货币汇率极不稳定,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非常尖锐,加上接连不断的货币战,使国际货币关系处于严重的混乱状况。为了克服混乱的国际货币关系同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二次大战末期,美、英等国经济学者与专家着手拟定建立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案。1943年4月7日,英、美两国政府分别在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公布了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J.M.Keynes)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ProposalsFortheInternationalClearingUnion)(通称凯恩斯计划,KeynesPlan)和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H.D.White)拟订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ProposalsForTheUnitedandAssociatedNationsStabilizationFund)(通称怀特计划,WhitePlan)。(一)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凯恩斯计划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是从英国负有巨额外债、国际收支发生严重危机以及黄金外汇储备陷于枯竭的情况出发,按照西方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原则而提出的.其要点为:建立一个起着世界中央银行作用的国际清算同盟;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帐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办法进行清算.(二)怀特计划美国以其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债权国,国际收支具有大量顺差、拥有巨额黄金外汇储备等有利条件出发而提出“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该计划规定:①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照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以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②基金的任务是:促使会员国实行“稳定货币的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美国企图由它来控制“联合国国际平准基金”,通过“基金”迫使其他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剥夺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自主权,解除其他国家的外汇管制,为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建立美元霸权扫清道路。(三)布雷顿森林会议•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提出后,英、美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及美国,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基本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JointStatementbyExpertOnEstablishmentofAn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这时,美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同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WoodsConference),经过三周的激烈讨论,于同年7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WoodsAgreement》,确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二、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作为国际协议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国际金融机构•它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具有一定的任务和权力,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以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基金组织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纪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的秩序。(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协定》确认了美国政府在二战前规定的美元对黄金的官价,即1盎司黄金;35美元,美国政府承担其他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外汇随时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样的规定等于规定了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另外,《协定》还规定:各国货币规定金平价,并以此确定对美元的比价,从而确定了其他货币通过美元与黄金间接挂钩的关系;各国货币均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汇率波动范围不得超出货币平价的1%.(三)调节国际收支•《协定》规定:设立普通贷款帐户,向会员国提供贷款,用于会员国弥补经常项目收支暂时存在的赤字。•《协定》还规定了顺差国也有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量顺差时,逆差国对顺差国货币的需求将明显、持续增长,并向基金组织借取该种货币。这就会使这种货币在基金组织的库存急剧下降。当库存下降到该会员国份额的75%以下时,基金组织可将该会员国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并按逆差国的需要进行限额分配,逆差国也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的兑换限制措施。从而迫使其采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四)取消外汇管制•《协定》第八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三、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特点与作用•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但与战前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①国际准备金中黄金和美元并重,而不只是黄金;•②战前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除英镑外,还有美元和法郎,依附于这些通货的货币,主要是英、美、法三国各自势力范围内的货币,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了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而美元却是唯一的主要储备资产;③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而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战后美国政府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所以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④虽然英国在战前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但没有一个国际机构维持着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后却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运转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第一,国际储备能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这个货币制度基本上是以黄金为基础,黄金仍发挥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但美元处于“关键货币”(keycurrency)的地位,是最主要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它等同于黄金,可作为黄金的补充。•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的情形下,美元的供应可以弥补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储备的短缺问题。•第二,(布雷顿森林协定)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约束,所以汇率可以相对稳定,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通。•第三,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时缓和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问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总之,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_国际货币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