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端崖之辞-优秀课件
无端崖之辞庄子小测试:1、庄子属于先秦哪个学派?2、《庄子》一书的别名叫什么?3、庄子最重要的篇章是什么?4、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道家《南华经》《逍遥游》奇妙深幽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于丹猜猜这是谁的话在八小时之内要以一种儒家的职业化标准要求自己,为这个社会去尽一份道义和良知,在八小时之外,人的那种自由、闲散,善待生命中的每分每秒,这则是庄子给我们的逍遥游。《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表达的是对真正的逍遥的追求,即对“俗念”“荣辱”“物欲”“功名”的摒弃,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方法,遵循天地的自然之道和人性的天然享赋,才可以“以游无穷”,从而在精神上获得绝对的自由,心灵上获得真正的解放。所谓的“无己”“无功”“无名”是跟我们个人的生命质量有关系的生活观,而非空洞的、虚无缥缈的理论。解题: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本课重点讲解1、3、4则选文。壹贰叁郢人斫垩任氏钓鱼浑沌之死壹印解题: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本课重点讲解1、3、4则选文。印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动词,回头)谓从者曰:“郢yǐng人垩è漫(通“墁”,动词,污,弄脏)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动词,砍削)之。匠石运(动词,挥动)斤(名词,斧头一类的工具)成风,听(动词,听凭,任意)而(连词,表修饰)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一般作定语。例如: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有个郢地人,白色的尘土弄脏了他的鼻子尖,大小厚薄就像蚊蝇的翅膀一样,他让一位名字叫石的巧匠把它砍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生风,放手砍下去,把鼻尖上的白色垩土完全除去而郢人的鼻子却没有受伤,郢人站着脸色都没变。1.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wèi寡人为wéi之。’匠石曰:‘臣则(副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尝能斫之。虽然[虽然这样],臣之质(名词,对象,目标)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表陈述,没有用来……的]为(动词,作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宋元君听说了此事,召见匠石说:‘(你)试着为寡人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死了之后,我没有用来作为对手的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思考:一个那么微小的“垩”,需要用“斤”去“斫”吗?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如果那么小的“垩”,郢人听任匠石运斤斫之,说明了什么?斫垩本为小事,但匠石运斤而斫,体现的是高超的技术,而郢人听而斫之,既是对匠石的充分信任,更是内心充满自信与安定。庄子以两位高手在“斫垩”上互相彰显所形成“奇迹”,来说明自己与惠子的关系,并对失去惠子这样既心灵竞合,又互为成就、可堪任对手的朋友的别样忧伤。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形象表达了庄子对挚友的深切怀念匠石————————郢人立不失容庄子————————惠子无以为质无与言之知音难寻无人再赏孤独寂寞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高山流水觅知音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贰印浑沌之死3.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状语后置],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动词,商议,计议)报浑沌之德(名词,恩德,恩情),曰:“人皆有七窍以(介词,用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代词,代指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儵与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请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原因:儵忽报德◆经过:日凿一孔◆结果:浑沌死寓意是通过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在本文中,庄子为我们塑造了哪些形象?有何特点?儵、忽、浑沌模糊、善良南北二帝处于时空的两极,中央之帝浑沌就属于中央,他面向四方,包含万有,因而它是事物的本源。他不视,才不被繁复诸象所扰;他不听,才明白自己内心的言语;他不食,才不必为五斗米汲汲营营;他不息,才深知万物原本之芬芳。由此,庄子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浑沌因无为而长存。在本文的结尾,儵、忽为了报恩,凿开了浑沌的七窍。这里的“七窍”象征什么?象征着人们的欲望。为浑沌凿开了七窍,也就为浑沌打开了通往欲望和名利的窗口。儵忽二帝原是为了报答浑沌之德的,但是好心办坏事的原因是什么?儵忽的好心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揣度别人的,没有问问浑沌愿不愿意,而且即便浑沌愿意,“开窍”是否符合浑沌的本性,或者一下子开了“七窍”是否太快而最后导致了“好心办坏事”呢?思考:体会“浑沌之死”寓言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文中“儵、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浑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儵、忽、浑沌”命名,既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奇诡。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2006年春节,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发出的贺年卡,背景正是情人湖。谷歌卫星地图,图中红线框内为情人湖原址,现已被填埋。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情人湖原址及其周边洱海公园的大片临湖区域,已经建成了较大规模的高档别墅区,附近还有一些尚在施工的工地。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1.大跃进2.文化大革命3.填湖造地4.盲目地建设“开发区”……叁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印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zī[黑绳子],五十犗jiè[阉割过的牛]以(之)为饵,蹲乎会kuài稽,投竿东海,旦旦而(连词,表修饰)钓,期jī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通“陷”)没而下,骛扬[迅疾浮游]而奋鬐qí(通“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móu(动词,齐等,相同)鬼神,惮dá(通“怛”)赫[威震]千里。●骛:本义,纵横奔驰,泛指疾驰。●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中国古代镜像中的孔子●惮赫千里:威震千里。形容声威极盛。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阉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4.任公子得若(代词,如此,这样)鱼,离(动词,剖离,割取)而腊xī(名作动,做成干肉)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通“以”)北,莫(无主代词,没有谁)不厌(动词,饱食,满足)若鱼者。已而后世辁quán才[小才,浅薄之才]讽说[传说,道听途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动词,高举)竿累[纶,鱼竿上的丝线],趣(通“趋”,趋向,奔向)灌渎[供灌溉用的沟渠],守鲵ní鲋fù[小鱼],其于得大鱼难矣!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4.饰小说[指偏颇琐碎的言论]以(连词,表目的)干gān(动词,求,请求)县令,其于大达[通于大道,通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副词,表揣测)不可与yù经于世[管理世事]亦远矣。修饰浅薄的言辞来游说一县之长,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钓鱼的传闻(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参与管理世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很远呢!【解析】借任公垂钓的故事,讽刺那些目光短浅、好发议论的浅薄之士,指出管理世事的人必须立大志才能有大成。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治理世事。任氏钓鱼大钩巨缁五十犗会稽、东海大鱼大志向、大抱负经于世1.南郭先生(滥竽充数)2.赵括(纸上谈兵)3.蒋干(群英会蒋干中计)4.马谡(失街亭)思考讨论: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有何不同?《孟子》寓言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如五十步笑百步、邻人攘鸡、揠苗助长等。《庄子》寓言则倾向于对现实做超现实的夸张,形成了新奇的文风。如庄周梦蝶、《秋水》中的自大的河伯等。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无端崖之辞-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4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