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版考点精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版含解析
1、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A.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B.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C.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D.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2、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3、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4、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5、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6、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7、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1983年,从《浙江日报》到《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这一现象()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8、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9、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10、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A.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C.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D.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材料二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有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社会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增加微观层次对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经一个过渡时期”。(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答案1、A解析:材料“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反映了英国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提高国人生活水平,故A正确;中国改革开放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模仿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故B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不符合材料“工人……生活水平”的信息,故C错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不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竞争,故D错误。故选A。2、B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B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材料评价显然是否定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排除D。3、D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瓦解,私有制经济重新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时代发生了剧变。因此,社会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文化领域内,也就出现了大量表现个人情感和个人命运的作品,这说明了文艺发展与时代变化相契合,故选D项。A、C两项不能紧扣题干的主旨。B项错在“传统道德的回归”,不合史实。4、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叙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实行集约式的规模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C项错误、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D项不正确。5、D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两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6、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国有企业的正确理解。“农村经济体制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时间是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利改税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分配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企业所有制改革是改变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故D项错误。7、C解析:注意结合题干时间,步鑫生企业改革成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此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需要成功的典型来为改革提供舆论宣传,因此,当时从地方报纸到中央报纸,都极力宣扬其先进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从而推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C项。A项表述绝对化。B项是在21世纪初期。D项错在“全方位”一词,不合史实。8、A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相关内容。从1982年“换房”到1998年“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说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A项正确。“公房”的产权和使用权分离,但“买房”不是,故B项错误。关注民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要,非该历程反映,故C项错误。政府管理职能是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9、C解析:A项错误,1992年后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由“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分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C项正确;D项不选,题干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问题。10、D解析:依据题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的平衡是改革开放成功、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因此D正确,其它选项均不全面11、(1)说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连年的战争,以致经济趋向崩溃;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且体系不完善;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只能在苏联的经验上缓步前行。(2)原则: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意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助于走向市场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减轻了国家负担。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说明”,注意设问角度要求从经济角度来回答,根据材料一“‘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得出工业落后,体系不完善;根据材料“旧有的工业是带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得出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根据材料一“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得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借鉴并照搬照抄苏联模式。(2)“原则”,根据材料二“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有所提高……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得出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根据材料“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得出稳定原则;材料二“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反映了稳定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企业的自主性等方面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
本文标题:人民版考点精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