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版考点精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1、《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缩影,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鬼国通商是南浔地区经济发生变化的诱因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D.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这直接反映了()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的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的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据此可知,厘金制度的推行()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市场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4、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西学亦有別,西艺非要,西政最要”“政尤急于艺”的主张;1901年,他在致刘坤一等人的信中有“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的提法。这说明()A.张之洞始终重视学习西方政治B.清廷赞同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C.张之洞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突破D.清廷反对传播“中体西用”思想5、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不断。据此可知()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6、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7、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8、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C.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9、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10、下图为1872—1911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食品、矿冶、纺织、机器四个行业)数量统计柱形图。根据所学,图中从行业1到行业4的顺序依次应该是()A.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B.机器业、矿冶业、食品工业、纺织业B.矿冶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机器业D.机器业、食品工业、纺织业、矿冶业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它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自己发行股票的企业。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开创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相比,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答案1、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南浔地区的丝绸大量运到上海出售,与外商进行贸易,生意繁荣,许多农民都从事纺织,不愿意种地。材料无法体现资本输出的信息,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特点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说明鬼国通商导致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外国商品的入侵导致该地区农民纷纷不种地,均从事纺织业,显然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但并不是直接反映的,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中国粮食出口国外,无法显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商品粮的比重上升直接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厘金制度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影响。依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厘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财政危机,但无法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被部分破坏,B项夸大了厘金税制的作用,排除;据材料“国内贸易的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的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可知,这一制度阻碍了土货在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对华倾销,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考查张之洞的思想变化。由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初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赞同“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说明张之洞对之前“中体西用”的思想有新突破,故C项正确。5、C解析:本题考查股票对洋务企业的作用。据材料“轮船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可知这些都是洋务企业而不属于民间资本,故A项错误;材料“轮船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招股100万两”和“认股者源源不断”说明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洋务企业的股票交易,不能说明晚清股票市场已发展至成熟,故D项错误。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采购大吃回扣……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可见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故选B。7、C解析:问的是“包含着跃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来说还是想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A,B,D只是意义,而不是本质含义。8、B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当中,始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困难重重,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人公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并非个人情感,排除C;D是原因之一,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9、D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动荡的政局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自然经济瓦解只是清政府调整政策的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政策主要是出于支付《马关条约》赔款的需要,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清政府由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结合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须承担大量战争赔款,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10、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囯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特别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故行业3是纺织业,食品工业也属于轻工业,故行业4是食品工业,因此A项符合题意。11、(1)背景: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淸政府政策调整。评价: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浸略;借鉴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2)目的: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半殖民地地位;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形成规范化资本市场。解析:(1)本题考查晚清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可知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是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结合晚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是实业救国思湖的推动与清政府政策调整,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材料一和近代证券市场建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作答。(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时间,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状况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二小问发展,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资本市场的性质、管理体制、法律保障和规范程度等方面总结新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
本文标题:人民版考点精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