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四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1905年,孙中山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驱除鞑虏——民族主义B.恢复中华——民主主义C.创立民国——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解析:依据教材内容,三民主义中“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范畴的内容,故B项错误。答案:B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对此观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C.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解析:这是一道材料辨析选择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不难判断B、C两项是正确的。其次要弄清概念,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是指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这在材料中也有体现,而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首先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其次是国内的民族问题。而从题目中“1906年”提示看,这时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出反帝要求,仍是旧三民主义。答案:A3.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中说道:“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他强调()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C.践行扶助农工政策D.国共合作的社会理论基础解析:材料中孙中山阐述了其民生主义的内容,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孙中山所强调的节制资本意为防止私人垄断,以保护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应选B。答案:B4.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①明确提出反帝②平均地权③节制资本④反对封建专制统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依据新、旧三民主义之对比,新三民主义主要体现在反帝和节制资本,故选B。答案:B5.如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解析:从材料信息“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说明孙中山认为推翻清政府,是“光复汉室”,反映出大汉族主义的倾向,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没有正确反映题干意思;辛亥革命的胜利只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6.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解析: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反帝反封建,故选C。答案:C7.如图是井冈山的红旗雕塑,寓意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点燃。其中的“星星之火”是指()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B.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D.统一战线中革命领导权的掌握解析:井冈山道路就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故选A。答案:A8.《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上述章程最早出现是在()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从材料中“作为工作指针”可判断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故选B。答案:B9.如图是一张纪念邮票,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已提出“一化三改”理论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③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10.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A项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材料的信息。答案:A11.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主要论证了()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答案:D12.校园墙壁小报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二(1)班为准备小报资料,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你推断这期校报的主题是()A.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本题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和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答案:D13.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归纳能力。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本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答案:A14.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B.实事求是的原则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D.全面改革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答案:B15.“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解析: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③未能体现,C正确。答案:C16.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相同点的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根本相同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故选D。答案:D17.电视剧《走向共和》片尾曲唱道:“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求索的结果给后来革命者留下的启示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武装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并不能救中国D.科学的旗帜决定着革命的成败解析: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共和体制名存实亡,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错误,中国一定要走武装革命的道路;C错误,马克思主义也属于西方思想;D不能从题干得出,且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具有科学的一面。答案:A18.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解析:苏俄、中国、美国三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的运用是世界性的,所以邓小平理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时势所发展之必需,故选D。答案:D19.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后,省政府决定把洋浦30平方千米的土地租给外商投资开发,租期为70年。虽然邓小平曾经在1989年4月给予批示支持,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在这种情况下,洋浦出租开发的方案搁浅,直到1992年后才得以落实。这得益于()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南方谈话的发表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影响了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故D与题意相符。答案:D20.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B.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观点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16分,22题20分,23题14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与图2为孙中山手书材料二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图3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图4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请回答:(1)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哪一重要思想?(4分)(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4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解析:本题围绕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命题,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问材料一两幅图片对问题起引导作用,回答时需根据所学知识。(2)问第一小问需根据材料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由“井冈山时期”可确定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4)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世界潮流:民主共和(或发展资本主义)。重要思想:三民主义。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2)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重要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2.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四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