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27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限时训练试卷27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2.“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思想统一,天下归一B.民主权利,源远流长C.反对迷信,蔑视神权D.以人为本,关注社会3.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4.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5.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D.挑战教会权威7.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B.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D.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8.“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近代科学的兴起C.启蒙运动D.第一次工业革命9.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如果你们指望用死刑来制止大家公开谴责你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那你们就错了……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这是我对你们投票判我有罪的最后告诫”。这段话体现了苏格拉底A.反对雅典民主制度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主张维护法律尊严D.捍卫言论自由原则10.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11.19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体现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体西用是维新派宗旨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12.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13.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A.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B.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C.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D.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二、非选择题(2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坏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岐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対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12分)材料二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的变迁,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西方历史分水岭“社会转型期”,它标志着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近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2)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从社会转型角度运用史实多方面地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试卷第3页,总2页参考答案1.B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DA项只符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排除;BC两项仅符合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皆排除。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是D项。3.B根据“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可知,顾炎武反对理学的空洞、不务实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顾炎武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排除C;材料反映顾炎武反对理学的空洞、不务实的学风,无法体现反对专制的启蒙思想意识,排除D。4.B题干中的“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体现的是要确立社会契约,“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则是体现“集合体”是要保证个体的权利,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和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排除AC;D的表述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5.C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强调个人信仰对于灵魂得救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赋予了德国民众的自由精神。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本质”要求,均排除。6.D【解析】【详解】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D;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A错误;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7.B【解析】【详解】根据“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可知,材料认为神具有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反映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项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与材料“神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不符,排除;C项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与材料“有偏狭、愚昧的一面”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反宗教倾向,而是强调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排除D。8.C【解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经历人从神灵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人从基督教神权控制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解放出来,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9.D【解析】【详解】“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可知他主张言论自由,故D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而不是雅典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反对贵族专权暴政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维护法律尊严,C错误。10.C【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可知,新文化运试卷第4页,总2页动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思想基础,C正确;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以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为途径,而不是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为目的,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1.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家在宣传近代西方民主的同时,由主张推崇孔教,说明其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在近代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使得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充满了复杂性,D符合题意;A选项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A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C不正确。12.C【解析】试题分析:所谓民道即指民主制度,天道即指君主专制。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应选C。A项错误,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的统治;B项错误,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并未进行政治革命;D项明显错误。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内容。13.B【解析】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仿照苏联来建设的,这种模式是几乎完全复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始终存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完全”二字上;C选项错误,“双百方针”针对的是文学艺术领域;D选项错误,理工科实际上是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建设。14.(1)不同:中国古代世界主义是华夏优越前提下强调协和万邦的对外关系实践(或:华夏文明优越、中国地处世界中心);中国近代世界主义则是民族贫弱基础上追求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中外关系理想(或:强调民族平等,反抗侵略压迫)。原因:古代,农耕经济繁荣,专制集权统治日益强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若考生回答大一统王朝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天朝上国观念或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可酌情赋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峻,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使命;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历次侵略、一战暴露出的西方民族主义暴力性的反思。意义:有利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2)观点一:15—16世纪是西方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证,观点,论证。)在15—16世纪以前,西
本文标题: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27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