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7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基础练7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2.恩格斯在谈及雅典社会发展时写道: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了。雅典的这一变化A.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B.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C.调动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D.强化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3.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因为欧洲各国革命只是起义,他们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不大,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A.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B.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C.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D.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4.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是A.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革命斗争B.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D.它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目标直指清王朝的封建统治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6.《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7.“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8.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9.“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10.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1.世界第一部唐诗交响乐《大地之歌》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1908年创作的,它以中国唐诗为背景,歌词来自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于一本意译的中国抒情诗《中国之笛》。该曲的创作体现了A.全球化推动中西文化的借鉴与交融B.唐诗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与品质C.跨界融合是滋生艺术生命力的根本D.杰出文艺作品须有中西贯通特征12.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B.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二、非选择题(28分)13.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材料二英国的工业化是靠数十年数百年掠夺殖民地,在那里收集“追加的”资本……这是一种工业化方法。这对我们是行不通的,因为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以掠夺为目的的军事侵略都是和我们苏维埃政权性质是不相容的。……还有第四条工业化的道路,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摘编自斯大林《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材料三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道路在资金来源、起始生产部门、历经时间三方面的不同。(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答案第1页,总2页参考答案2019年5月20日(晚)1.D本题考查从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的社会大变革。材料中提到的从封建向帝制的转型时期应为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这一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为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争霸战争,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秦国经过改革,实力日益强大,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公天下”至“家天下”是夏启开始,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发生在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青铜器,青铜文明开始向铁器文明转型。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改革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这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故D项正确。2.B结合材料“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可知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B正确;材料“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反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作为雅典选举单位,取代了氏族血缘部落,这与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无关,故A错误;以地区部落作为雅典选举单位,与调动低等级公民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削弱了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故D错误。3.A根据材料中“19世纪30年代”“英国改革”等有关信息可知,这里讲的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渠道,选项A正确;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的结果应该是光荣革命,选项B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选项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30到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在欧洲不断蔓延,选项D与史实矛盾。4.A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太平天国运动已开展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担负起本不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任务,所以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故答案为A项。B、D项只体现出反封建,C项既未体现出反侵略、也未体现出反封建,均排除。5.D自然经济在春秋战国之前已经形成,故排除A项;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对题意中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出现题意中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动力和工具的革新,故选D项。6.A根据材料可知,发现美洲、绕过非洲航行、开辟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殖民化等活动都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的,而开辟新航路所引发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则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有利于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属于A项的内容,排除B。CD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与材料信息“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不符,排除。7.D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有全世界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在经济上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非常缓慢;B选项错误,这不利于中国的生产创造;C选项发生在1900年之后。8.C新中国政权没收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故A项排除;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吸收由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故B项排除;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此时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复存在,故D项排除。9.B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2页,总2页从材料中的“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来看,里根总统主张削减政府职能,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施政理念。故答案为B项。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的是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10.A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点睛:在斯大林模式所开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1.A材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借鉴交融,故A正确;B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跨界融合是滋生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排除C;D说法太绝对,杰出的文艺作品并不一定要中西贯通,排除D。12.B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该体系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实力足够雄厚的基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7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