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齐鲁版传统文化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恪守中道-、欲速不达、过犹不及、中庸致和)
5.恪守中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恪守中道,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并尝试背诵。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恪守中道”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福了。二、诵读训练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五页中的《中庸》中庸的原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4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这章内容。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五、出示“收礼获赞拒奖受责”中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六、忆事思辨你如何看待下列人物的做事态度?出示例子七、熟读成诵1、指名朗读。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八、小结【板书设计】中庸中则正满则覆【教学反思】【教学内容】6.欲速则不达【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欲速则不达,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欲速则不达”的人生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习“恪守中道”的内容。1.上节课,我们学习“恪守中道”,我们现在全班一起朗读。2.抽个别读,同学们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二、学习新课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先自由朗读,(出示课件)看谁读得最认真,把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2.师:你们想听一听老师读吗?下面老师范读给大家听,你们要认真听啊!3.出示难读的字:4.这些难记的字记住了,看看回到原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原文5.自己自由读,要读准字音。三、根据短文,理解句子的含义。1.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2.理解句子的意思。3.指导学生认真读,并提问,你们从这句话明白什么?4.师小结:不要图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四、快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1)自读或者同桌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开火车接读;(4)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5)配音乐读。五、学文立志阅读下面的故事,思考本课所讲的“欲速则不达”的寓意。六、博学研思读“破茧成蝶”的故事,并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不可焦躁【教学反思】【教学内容】7.过犹不及【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过犹不及的道理。【教学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并背诵上一章节的内容。二、诵读训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3、学生齐声朗读。4、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同学每人一句读。三、出示古文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齐读课文五、学文立志读读下面的故事,想想颜回判断东野毕的马会跑掉的依据是什么。六、忆事思辨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过犹不及”的例子,你能举出一些吗?七、结合实际,学了这一课,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八、课堂总结九、课后作业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板书设计】7、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无极则反【教学反思】【教学内容】8.中庸致和【教学目标】1.学习《中庸》中文句的朗读,知道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熟读成诵。2.通过诵读,让学生懂得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道理。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致和的本质内涵。【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习“过犹不及“的内容。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过犹不及,我们现在全班一起朗读。2.抽个别读,同学们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二、学习新课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先自由朗读,(出示课件)看谁读得最认真,把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2.师:你们想听一听老师读吗?下面老师范读给大家听,你们要认真听啊!3.出示难读的字:4.这些难记的字记住了,看看回到原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原文。5.自己自由读,要读准字音。三、根据短文,理解句子的含义。1.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2.理解句子的意思。(1)出示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3)指导学生认真读,并提问,你们从这句话明白什么?(4)师小结四、快乐诵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1)自读或者同桌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开火车接读;(4)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5)配音乐读。五、学文立志读读“神鸟之死”的故事,理解“中庸致和”、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道理。六、忆事思辨同学们,下面的事例符合中庸之道吗?他们该怎样做呢?出示例子,学生讨论【板书设计】8.中庸致和实事求是平和适宜【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齐鲁版传统文化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恪守中道-、欲速不达、过犹不及、中庸致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0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