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第十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目标主菜单课文讲解基础知识训练能力提高检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能力培养培养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思想教育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障社会主义方向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二大特色理论逐步发展走向成熟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形成一、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奠定基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二、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即实现了哪些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个人崇拜,教条主义,长期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3、重新确立了党的组织路线:强化集权模式,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民主集中制党的工作重心: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方针:维护僵化体制→改革开放中共为什么要在1978年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什么能实现伟大的转折?学法指导:把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从政治:从经济:从历史:从现实: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1)长期的“左”倾错误和十年浩劫,已使全国经济陷于严重困境,必须尽快改变;(2)“文革”虽已结束,但“左”的错误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必须拨乱反正;(3)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长期以来的“左”倾思想的禁锢开始被冲破。标准讨论破“两个凡是”,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左”倾思想(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内容根本目的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内容.方向作用内容作用难点!结合图片说明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分田到户的不同。提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作用,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说明改革也是革命的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生产力。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城市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对外开放三、对外开放原则内容格局一边倒两只拳头打人对外开放原因目的自学指导改革开放的成就,要求学生分方面概括;并注意理解哪方面的成就最主要;注意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的对比。农业工业科教文人民生活水平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对外经贸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20世纪第三次历史巨变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接成昆铁路宝成铁路湘黔铁路兰新铁路大秦铁路鹰厦铁路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①过渡时期②十年建设时期③十年文革时期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巨变,这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989年政治风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经受住这巨大的考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图片图片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1、中共“十三大”2、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点!接图片基础知识训练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内外政策上最鲜明的特点是A、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坚持改革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D、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最明显的不同点是A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了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D、继续发扬党的民主,加强党的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A、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B、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D、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4、下列哪一项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业的重要成果?A、宝山钢铁公司B、大亚湾核电站C、第二汽车制造厂D、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由城市转到乡村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由乡村转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的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从两次改革的相似之外,你得到哪些启示?解题指导:这段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两位改革家,他们面对危机,为各自的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从背景上看;从内容上看;从结果上看;从影响上看启示:市场和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改革才有生命力。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谈三次历史性变化的意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邓小平理论。三次历史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
本文标题: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1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