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三语文总复习练习题3-(2)
初三语文总复习练习题3一、诗文积累与运用(11分)1、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①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③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④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候。(诸葛亮《出师表》)⑤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6分)①我们今天常用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古诗句是:,。②中秋佳节,亲朋聚会,请你引用一句古人咏月的诗句为赏月助兴:,。③《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4分)(一)(11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依据“呼尔而与之”概括的一个成语是:(1分)5、根据你对全段的理解,你认为“本心”指的是什么?(1分)6、你认为“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3分)9、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2分)(二)说明文(16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网络阅读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的优势可谓鲜明。首先,它“抛弃”了几千年来有形的“书”,实现了“无书阅读”,可以说是“无书胜有书.....”,仅凭这一点它就吸引了大量年轻的读者。其次对“视时间如生命’的中学生来说特别实用,同学们再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了。再者,网络时代的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网上得到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像书这样的东西,大可不必册册购买,因为许多网站都提供了下载功能。只要登录网站并轻点鼠标,它就会自动保存在硬盘或软盘中,而且速度奇快。从理论上讲,下载一部75万字的图书,只需5分钟左右,若是宽带上网,那会更快。而这只需支付几分钟的上网费,与相对昂贵的书价相比,它自然受到“穷”学生们的喜爱。今年年初,当哈利·波持骑着他的扫帚飞到中国时,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少年,《哈利·波特》在全国许多书店都出现了脱销的现象。而上海第三女中一个初三的学生则是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并向老师推荐,说比买书看便宜得多。另外,在网上阅读时,还能听到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读累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启动阅读教程,让电脑来读给自己听。这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总的来说,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内容多、范围广、资料全、查找快。随着专业网站的不断出现,网络阅读的内容会更丰富多彩。就目前而言,网络阅读已经提供了许多传统阅读不易获得的新内容,填补了传统阅读的不少空白,这对开拓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对视力的危害很大,电脑在工作时,其显示器会对人体产生较大辐射,从而伤害眼睛。其次,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容易处于失控状态。因为读网比读书更具诱惑力,上瘾后就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再者网上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同学们很难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调查显示,约有52.9%的家长支持中学生在网上阅读,有25.7%的家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对此持观望态度。其余同学的家长则明确表示反对学生在网上阅读,他们认为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对于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家长的反对意见在这一点上最为强烈:“黏.在网上,学坏了,我们又不大懂,他们做了什么事我们也看不出来。”网络阅读在将来定会有大的发展,但中学生要想在网络上自由地阅读、成长,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网络监督和管理力度,同时要求中学生们尽快提高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最终“入于枫林,却没有带出一片满意的枫叶”。1.请根据上下文推断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良莠不齐:黏在网上:2.第一段“无书胜有书”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分)3.文中举有关《哈利·波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你能简要的说说《哈利·波特》风靡世界的原因吗?(4分)答:4.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哪些优势?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5.根据文意,在第三段空缺处将句子补写完整。(1分)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6.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7.随着网络的普及,家长和老师部有了很多担忧、文中也引用了家长的话表明了他们的担忧。你怎么看家长的这种担忧呢?请你就这个问题对家长们说几句话,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忧。(2分)(三)议论文精神手杖①明朝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居正是个将相之才,知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退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奋发图强。”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炼。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后来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②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的事物也不一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拄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绝不服输,绝不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③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性“支付”,一次重大的桂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们把人生拥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了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而落榜者则愁容惨淡,有的慨叹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④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成了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磨难,铸就苦难而辉煌的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1.本文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文段①选用的事实论据。(不超过36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②层层推进,论证严密。首先肯定人生挫折难免,接着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只有意志坚强,勇于拼搏,才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1分)4.文段②画线句子中“岛屿和暗礁”,指的是什么?“激起美丽的浪花”有怎样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精神手杖”的深刻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感悟春天》,完成后面的题。感悟春天朱国良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天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
本文标题:初三语文总复习练习题3-(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1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