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学习法文,并受法国象征派影响创作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诗集还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作品风格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诗歌背景写作背景《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意象情感明确:有6个全文当中有哪些意象?背景道具人物形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这六个意象象征什么?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独门独院的人家,长长的青石板路,青灰的墙,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样的小巷让人感到幽深寂静。雨巷“雨巷”意蕴这没有声音,没有阳光,没有欢乐的雨巷实际上是当时的社会真实状况的反映,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黑暗现实的再现:黑暗而浑浊,沉闷而压抑。狭窄、深邃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破旧、衰败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丁香美丽、高洁、愁怨姑娘的形象有何特征?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姑娘形象:她有着哀怨、凄冷的情调,有着迷茫、朦胧的色调。行动:她在雨巷里彳亍彷徨,她飘过我身边,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最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内涵:她是诗人美好理想追求的化身,寄寓着诗人对理想自由社会的希望。姑娘形象的意义:可能实指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可以象征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的憧憬。体会情感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哀叹感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让我们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忧伤?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2、现实的黑暗《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我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我被压抑的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我想走尽这“雨巷”,我想挣扎想超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雨巷》意蕴《雨巷》写出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知识青年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在那令人压抑的黑暗社会里的苦闷彷徨,他们虽没有完全绝望,仍然渴求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期望新的绚丽彩虹;但新的希望带来了更大的失望,也带来了更强的感伤痛苦。雨巷戴望舒意象感受雨巷幽深寂静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篱墙哀怨凄凉衰败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我彷徨迷茫寂寞艺术手法探究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古诗词中的丁香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扩展延伸《浣溪沙》—李璟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象征(托物言志)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人物或事理,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例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试一试12、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强调落叶稀稀落落的荒凉景象,更好烘托诗人孤独悲凉等情感。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请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本诗通篇句首都使用叠词。“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既获得了整齐的形式美,又增强了它的音乐美,而且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增进感情的强度。3、复沓句式的妙用——反复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4、优美的音乐旋律。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①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②作品中其他人物。步骤与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环境特征,了解作者经历。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4、结合诗歌描绘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特征)(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形象意义)示例一: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参考:1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试一试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思想感情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①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②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本文标题:《雨巷》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2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