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红楼梦一、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中国清代小说家,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清代高鹗所著。1、版本2、主题3、人物4、主要场景5、评价《红楼梦》三、解题黛玉夜访宝玉,却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此时正值暮春,落英缤纷,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伤感(感花伤己,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入花冢,并写下《葬花吟》。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1)生性多愁善感,常会为花谢、月缺等现象感伤、流泪。(2)在贾府始终有寄人篱下之感,心情忧郁。(3)对贾宝玉有情,无奈娘家无人作主,满心惆怅无处排遣,只得托物寄情。(4)前晚去怡红院看宝玉,丫环没给她开门,心中对贾宝玉有怨恨。四、课文分析1、黛玉葬花的原因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2、关于《葬花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都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五、人物分析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黛玉葬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4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