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分析分析论述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述效果
1一、分析分析论述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述效果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作品中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是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的。可分为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以及外聚焦叙述三种类型。下面将逐一分析论述每一类型。1、零聚焦叙述零聚焦叙述,是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全知全觉,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总之,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累充分的自由。例如沈从文的《边城》,全景聚焦了爷爷、翠翠、大佬、二佬的生活与心事,使读者为他们之间的阻隔与低劣沟通而着急,为爷爷、大佬的死而哀叹,为二佬的出走,翠翠的懵懂而惋惜。又如宗璞的《红豆》,在描写八年前江玫与齐虹感情的发生、经过及结束时,采用零聚焦的叙事方式,从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出发,客观地描写江玫与齐虹爱情的始终,进而使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真实化、客观化、全面化。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其次是便2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例如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例如宗璞的《红豆》,在文章的开头,讲到江玫回到自己学校时的所见所感,均采用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但这种叙述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首先,由于作者获得了充分的叙述自由,容易产生一种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课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力。例如在《边城》中,读者只可以被动地接受叙述者安排给爷爷、翠翠、大佬、二佬的生活与心事,无法根据自己的思维或情感方式进行构造,因而,常常会觉得文中的有些“误会”太巧(比如误以为半夜唱歌的人是大佬),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文中一些内容的真实性容易引起读者的怀疑,可信度不高;其次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跌宕起伏;最后,这种“全知”的叙事,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使他们失去想象的乐趣,产生惰性,也使阅读文本的兴趣大大降低。2、内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内聚焦的叙述作品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叙述焦点因此而移入作品中,成为内聚焦。例如:鲁迅的《祝福》、《孔乙己》、《伤逝》,郁达夫的《沉沦》、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等都是内聚焦的叙述视角3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他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例如在宗璞的《红豆》中,作者在讲到江玫回到学校时的所见所感是这样写的:“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的飞舞着。江玫手里提着一只箱子,在X大学的校园中一条弯曲的小岛上走着。路旁的假山,还在老地方。紫藤萝架也还是若隐若现的躲在假山背后。……”又如在描写江玫雨齐虹单独在一起时。作者宗璞采用的都是内聚焦的叙述视角,这样不仅使江玫这个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而且真实的刻画了江玫对她与齐虹那段爱情的不舍和难忘。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是交给收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如《红楼梦》写刘姥姥进大观园,便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来写大观园的事物,许多事物刘姥姥不理解,小说也不作解释,使叙述保持在刘姥姥所感知的范围之内。因而,这种叙述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形成身临其境般得逼真感觉。3、外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不人物要少。从人称而言,这也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但与零聚焦的叙述者无所不知相反,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讲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的所见所闻做出合理的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得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例如: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外聚焦的写法,自由、灵活地选取三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4情。“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恨,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高尚的苦乐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三个典型事例,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又如:鲁迅《药》中的夏瑜压根儿就没有露面,或者说始终是一位缺席者,小说开篇伊始,他就作为革命者而被杀头,小说只把他作为暗线,主要围绕华老栓为儿子求医治病的线索展开,表现了麻木、愚昧的群众把革命者的鲜血只当作治病和取笑的材料的可笑和悲哀,……在这个故事情节中,夏瑜就是那个叙事者,就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总之,在外聚焦的作品中,作者不介入其中,只是做一个忠实的描述者。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叙事视角不仅能够全方位地再现作品中人物的表现,而且又不破坏读者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揣摩、挖掘,可以是读者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而不以作者的评价为主要标准。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防空洞中战士的对话,就很真实地展示了战士的内心世界,让人有亲切感。二、结合作品分析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所谓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5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1、自然环境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认为在地域文化中,自然起着决定作用。例如:在我国,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植物四季常青,这种温和潮湿、相对平衡的气候有利于精神放松,使南方人具有较浓的理性色彩,头脑冷静,不易冲动,心境安静平和,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因此较多文人雅士。如云南就有诗人晓雪、汤世杰、张长,散文家冯永祺,文艺评论家余斌等;而且所作的文章多以言志、抒情为主,如清绮《离骚》。相反,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干燥,风大雨少。这种严酷而多变的环境,导致北方人喜喝烈性酒,容易急躁,感情色彩较浓。他们的心情开朗,动作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受此影响,所作之文以记事、析理为多。如贞刚气质《诗经》。2、地域文化除了与自然环境密切有关外,当然与在此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相关。以《诗经》和《楚辞》为例。《诗经》中的大部分诗产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容多以抒情为主,风格委婉清绮;《楚辞》中有大6量的楚地的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是北方楚文化特征的表现。又如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指出:“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屈乎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比兴。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用屈、庄相通,诗、骚的不同的例子强有力的说明了文学的地域风格。3、结合沈从文的作品具体分析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沈从文生长于湘西,湘西偏僻而荒凉,保留了许多原始因素,民风的淳朴,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与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他无比留恋。于是他用清新舒缓、自然流畅、恬静优美的风格,描写湘西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形式,描绘湘西世界的真挚、朴实的人性美,给我们创造了一幅“湘西世界”图。这也是他区别于当时其他作家的主要风格,与其他乡土作家不一样,比如说鲁迅,他看到的是中国农村的破败与落后,想通过作品以启发更多的民众,带有浓厚的启蒙色彩,而沈从文主要表现的不是当时农村的封建色彩或对乡土的留恋,而是在农村世界里的“爱”和“美”,因此,他对乡村生活的方式很少持批判者的态度,没有用一个审判者或启蒙者的高度审视它,而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发现乡村生活的细微之处。以《边城》为代表,作者以恬静悠远的风格,用温润柔和的笔调,借诗词曲赋的意境,描绘出了“风俗淳朴,便是做妓女,也永远那麽浑厚……”的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活而又可爱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7三、什么是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怎么形成的?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2、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其次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于之相关的文本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等。例如在阅读中,我们往往期待体验小说故事的高潮,期待获知新闻中的新信息,期待读到笑话的发笑点,期待听到辩论中正反两方的声音等等。第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例如:从性别看,女性读者往往期待细致入微的情绪感受,男性读者期待粗犷豪放不羁的情感宣泄;又如:从年龄特征看,儿童喜欢童话故事,青年人喜欢传奇、爱情故事,老年人泽较喜欢揭示人生哲理的作品。第四是人生阅历。例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8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是描写一位青年男子追寻一位幽独的美人的情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则由此而联想到到了治学货艺术创作的经验,将其视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总之,从整体上看,正是由这些源于世界观、人生观、文学素养、特定生理机制和人生阅历的先在欲求、先在经验,逐渐形成了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某种心理图式,这便是期待视野。
本文标题:分析分析论述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述效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9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