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安化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杜甫笔下的鲍照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寒门才子“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才秀人微怀才不遇死于乱中时代的声音魏晋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诗文品析(读懂大意)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初步感知诗歌中直接表现“悲愤苦闷”这种情感的是哪个词?愁诗文品析(品读情感)合作探究(5分钟左右):1、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2、引发诗人愁情的是什么呢?诗文品析(品读情感)1、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清沈德潜《古诗源》诗文品析(品读情感)•2、引发诗人愁情的是什么呢?门第决定人生诗歌“情志”通过刻画诗人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自我形象,抒发了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愤慨。平静自宽消愁激愤——无奈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再品读)“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清沈德潜《古诗源》比较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思考:比较《行路难》与《拟行路难》,两者在题材。语言风格和表达的感情方面有何相似之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1.在题材.语言风格和表达的感情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李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比较阅读比较鲍、李的《行路难》写作缘由情感语言风格鲍照李白两诗相似点题材情感语言风格鲍照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抒苦闷深受乐府影响,语言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乐府诗题抒不平有追求有执著欢乐苦闷希望失望奋发宴停想实感比较阅读•2.李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自信•乐观•豪情?•鲍照——南朝刘宋社会动荡—怀才不遇—无奈•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小结: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课堂总结: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资料•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导语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太行山,但风雪又堆满了山。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想起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现在)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行路难翻译》平静恬淡——开始自我宽慰——发展借酒浇愁——转折倾泻悲愤——高潮诗歌是怎样逐层抒发情感的?诗文品析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借物起兴,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运用反嘲笔法,在质朴平淡的诗句中寄寓了深沉的叹喟。这是不公平的命运,也是无法改变的命运。面对现状,叹与愁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不如饮酒。举杯为浇愁,但满怀悲愁又岂是杯酒所能驱散?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击节高唱一曲《行路难》,长歌当哭,是何等悲烈景况!无论是以理劝谕,还是酌酒自宽,都是在竭力压抑内心的情感。但此句如天雷震荡,滚滚而来,冲破了自我克制的堤防,情感于此达到了高潮。高潮之后急转直下,如瀑布跳崖,让慷慨义愤与无可奈何强烈对比,“岂无感”越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深沉。写作特点语言质朴,明白晓畅。语言的平易与诗意的深邃相融汇,使诗歌古朴而不流于浅露,含蓄而不失于生涩。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短短八句,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音律独特。一与三、二与四分别押韵,错落有致。立意巧妙。本写愁情,却说“安能行叹复坐愁”;说“岂无感”,却始终不曾点破所感为何,更显得此愁无边无涯,触处皆是。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政治上受排挤,准备离京而去。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若在平时,有美酒有挚友,李白定会“将进酒、杯莫停”,但此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渡河、登山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而“冰塞川”、“雪满山”则象征人生的险阻,仕途的艰难。用两则典故,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典故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pán)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而且流露出愤慨之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强调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标点的运用上,前面是强烈的感叹行路之难,后面有愤怒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看到这幅图和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诵读提示•1、此诗为歌行体,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交错,回环,注意读出时缓时急的节奏感。体会诗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情感。•2、最后两句连用七言,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诵读时要注意音节中所体现出的感情高潮。•——课后练习第一题(P13)泄水兴愁行坐叹愁借酒消愁悲歌泄愁吞声咽愁诗文品析(品读情感)1、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
本文标题:《拟行路难》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2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