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化学部分(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3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氮气2.(3分)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氧分子B.氧离子C.氧气D.氧元素3.(3分)有些科学概念可以用以下三种关系图表示他们之间的联系,下列概念关系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4.(3分)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成立的是()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B.感应电流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所以导体切割磁感线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C.可燃物的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5.(3分)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6.(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02137反应后质量/g未测32112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单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7.(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1)3个氢氧根离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3)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8.(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A元素的符号是.(2)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它一定是放射了(选填“电子”、“质子”或“中子”).9.(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些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图中装置。(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3)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三、实验探究题10.(30分)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对制取过程中药品的选择做了进一步探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试验次数123456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5%10%15%5%10%15%大理石的种类AAABBB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2)科学兴趣小组讨论后认为,既然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那么从这个角度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还应该与大理石的有关。(3)根据你作出的假设,完善表格内容,以便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次数123123411.(10分)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也是我们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就该实验的药品、装置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1)同学们对这个探究实验的药品的选择展开了讨论: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如图的药品做这个探究实验呢?选择这些药品的优点是。(写出2点)(2)图一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会不会一直保持平衡?为什么?。(3)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如图):通过对教材所示实验装置的分析,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小电烙铁开始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发现读数始终不变。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待冷却后从电烙铁上解下铜丝,放在灵敏电子台秤发现铜丝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四、解答题12.(6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硫原子)。请回答:(1)图一微观模型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写出一项即可)(3)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13.(10分)如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图:①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克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②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请分析回答:(1)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2)这个创新设计的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H2O2完全反应,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精确到0.01)14.(10分)针对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販使用有毒的SO2气体对某些食品进行漂白,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SO2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反应可产生SO2气体,设计实验如图所示:(1)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价。(2)该小组若想制取0.64克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亚硫酸钠多少克?化学方程式为:Na2SO4+H2SO4=Na2SO4+SO2↑+H2O2017-2018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C、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D、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2.【解答】解:A、由三种物质的组成,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B、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离子,含有氧原子,故B错误。C、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都是纯净物,都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D、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3.【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A。4.【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推理成立;B.必须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推理不成立;C.可燃物的燃烧不仅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推理不成立;D.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而非单质,故推理错误。故选:A。5.【解答】解:A、蜡烛燃烧前瓶内气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说明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a,则可列式:20+2+1+37=a+32+1+12,解得a=15;A、物质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B、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故正确;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32﹣2)g:(37﹣12)g=6:5,故正确;D、X、Q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7.【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3)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其分子符号为:O2。故答案为:(1)3OH﹣;(2)O;(3)O2。8.【解答】解:(1)A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所以是12号元素﹣﹣镁,元素符号为Mg;故填:Mg;(2)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故填:质子.9.【解答】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装置应选用如图中的A;(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气体应从a端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故答案为:(1)A;(2)a;(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三、实验探究题10.【解答】解:(1)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大理石的种类的影响;故答案为:稀盐酸质量分数、大理石的种类与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那么从这个角度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还应该与大理石的颗粒大小有关;故答案为:颗粒大小;(3)探究反应的速率与大理石颗粒大小的关系时,实验时的温度、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质量、大理石的种类与质量完全相同,大理石颗粒大小不同,通过比较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来推断反应速率与大理石颗粒大小的关系;故答案为:实验次数1231温度为20℃温度为20℃温度为20℃2100g10%的稀盐酸100g10%的稀盐酸100g10%的稀盐酸310g粉末状10g颗粒状10g大块状大理石A大理石A大理石A430s40s60s11.【解答】解:(1)图示三个实验中的药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现象明显,且生成物没有气体,所以选择如图的药品做这个探究实验;故填:实验现象明显,生成物没有气体;(2)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造成小气球体积膨胀,由于受到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作用,所以观察到左判上翘,右盘下降;故填:不会,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造成小气球体积膨胀,由于受到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作用,所以观察到左判上翘,右盘下降;(3)绕在电烙铁上铜丝在通电后温度升高,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质量大于原来的铜丝;故填:变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绕在电烙铁上的铜丝部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质量大于原来的铜丝。四、解答题12.【解答】解:(1)由图一中分子的结构可知:图一表示的物质是SO3,则其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2)从图可以看出,变化Ⅰ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3)由图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化学部分(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5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