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寄生虫学1.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2.宿主:我们把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把被寄生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3.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如原虫、吸虫、线虫与节肢动物。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这些寄生虫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5.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6.终宿主:指寄生虫性成熟阶段(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7.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储蓄宿主):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8.转续宿主:当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而对终宿主(正常宿主)有感染性,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或延续宿主。9.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10.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并不是每个阶段都对人有感染性,我们把可以感染人的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1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防治:避免接触土壤,不生吃瓜果蔬菜,饭前洗手。12.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夺取营养,影响吸收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病理。13.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抗再感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消除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体内虫荷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14.寄生虫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存活或增殖/繁殖的过程称为寄生虫感染。15.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6.寄生虫的传播途径:经口(肝吸虫、猪肉绦虫)、经皮肤(钩虫、血吸虫)、经媒介昆虫(蚊子传播丝虫/疟原虫)、经接触传播(阴道毛滴虫)、经自体感染(蛲虫、猪带绦虫)。17.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18.许多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9.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0.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肠内阿米巴病,导致阿米巴痢疾。在肠外引起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肺脓肿、阿米巴脑脓肿〕。主要寄生于结肠,是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结肠炎的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可分为滋养体、囊前期,包囊和囊后期,其中滋养体是致病阶段,成熟包囊或四核包囊是其感染阶段。拉果酱样稀便,在肠道会造成肠道内溃疡(口小底宽的“烧瓶”样溃疡)。慢性排包囊者是传染源吃了稀便感染水不会感染。对于急性期腹泻的稀便病人在保存措施下查滋养体,对于慢性期无稀便病人查包囊。治疗药: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21.阴道毛滴虫: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生活史简单:全部生活史仅有滋养体阶段,无包囊阶段,滋养体既是致病阶段,又是感染阶段。传播方式:直接传播,间接传播。治疗药物:甲硝唑(夫妻同治)。22.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引起流行性腹泻。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阶段。滋养体:致病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阶段。旅游者腹泻:感染蓝氏第鞭毛虫检查:稀便查滋养体,干便查包囊。传染源:无症状的带虫者,一定不是腹泻者。治疗药物:甲硝唑、替硝唑。23.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有两个阶段,无鞭毛体寄生在人体和保虫宿主(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前鞭毛体寄生在白蛉消化道。感染途径:经媒介昆虫(白蛉叮咬)。黑热病的三大症状:脾、肝、淋巴肿大;全血细胞贫血;长期不规则发热。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24.疟原虫:生活史:1、人体内的发育繁殖(1)红细胞外期(2)红细胞内期:滋养体、繁殖体、配子体2、在蚊体的发育繁殖(1)配子生殖(2)孢子生殖3、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1)吸附(2)定向(3)侵入(4)封口。再燃与复燃:疟原患者经过若干次发作后,由于人体对疟原虫产生了免疫力或经不彻底的药物治疗,大部分红内期原虫被消灭,不再出现临床发作症状,但在血中仍残存极少量原虫。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条件适合时,这部分残存原虫重新繁殖,血中原虫数达到发作阈值并再次出现临床发作症状,称为再燃。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因人体免疫力或抗疟药物的作用而彻底清除,但由于肝细胞中休眠体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结束休眠,开始裂体增殖,产生大量裂殖子释放入血,并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复发。以上两种重新发作均是在无蚊媒传播再感染情况下发生的。间日虐和卵形疟可有复发,而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现象,但四种人体疟疾均可有再燃现象。疟疾致病:寒战,高热,出汗(发热、出汗、退汗、发热、、、、、循环)间日虐每隔48小时发作一次。引起贫血的原因:红内期原虫感染直接破坏红细胞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生成障碍免疫病理反应传染源:疟疾患者或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传播媒介:按蚊25.刚地弓形虫(机会致病寄生虫):能感染所有有核细胞,是对宿主的选择最不严格的寄生虫。与胎儿畸形,优生优育有关。生活史: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除了裂殖体和配子体外,其余均与人的发病有关)26.华支睾吸虫(全名中华分支睾吸虫,亦称肝吸虫):感染途径:终宿主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感染阶段:囊蚴所致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肝硬化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27.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途径:人或其他终宿主因食含有或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所致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肺型症状: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痰中可见虫卵)易误诊为肺结核和肺炎。部分虫体也侵入其他组织与器官,临床上根据其主要损伤部位分为:(1)腹型: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2)脑型: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3)皮肤型:移行性皮下包块、结节等28.斯氏狸殖吸虫:因吃了未熟的螃蟹感染。29.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尾蚴(经皮肤感染)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成虫在肠系膜下静脉寄生)血吸虫在人体可导致多种损害——归根结底都是超敏反应引起的日本血吸虫致病最严重的阶段是虫卵——why:虫卵沉积在肝脏造成肝硬化(虫卵在肝脏沉积引起IV型变态反应,造成肝硬化)致病机制:1、尾蚴所致损害:尾蚴性皮炎2、童虫所致损害:血性肺炎3、成虫所致损害:成虫代谢产物引起轻微静脉内膜炎,死亡的虫体可引起栓塞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4、虫卵所致损害:形成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血吸虫虫卵肉芽的形成对宿主有利有弊。一方面,虫卵肉芽肿破坏宿主的正常组织,虫卵肉芽肿纤维化后形成互相连接的瘢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化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另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形成,将虫卵破坏及清除,并隔离和清楚了虫卵释放的SEA『可溶性虫卵抗原』,减少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全身损害。)5、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损害: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传染源:能排出日本血吸虫卵的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根据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地理环境、钉螺分布和流行病学特点将流行区分为三种类型:沼泽型山区丘陵型平原水网型感染途径:人因接触了疫水(疫水中的尾是感染阶段,虫卵为致病阶段)。30.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或有钩绦虫):其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引起肠绦虫病;幼虫寄生在人体皮下、肌肉、脑等处,引起猪囊尾蚴病(囊虫病)。人是链状绦虫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感染途径: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感染。人体的感染方式有三种: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视其数量及寄生部位而定,常见的寄生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肝、肺、腹膜等。人体囊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⑴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⑵脑囊尾蚴病⑶眼囊尾蚴病。31.肥胖带绦虫(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其形态和生活史与链状绦虫相似,但中间宿主是牛,幼虫也不寄生在人体,仅成虫寄生于人体引起肠绦虫病。32.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成虫寄生于犬、豺和狼等食肉类动物体内小肠,幼虫即棘球蚴寄生于羊、牛、骆驼和马等多种食草家畜及其他动物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所有部位,最多见的部位是肝)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为棘球蚴病或包虫病。在草原流行。人的感染阶段:虫卵(吃了狗屎中的虫卵幼虫即棘球蚴的形态: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囊状体,其形状和大小随寄生时间的长短、寄生部位和宿主不同而异,直径可由不足1mm至数十厘米。棘球蚴为单房性囊,其基本结构由囊壁和囊内活物(生发囊、原头蚴和囊液等,有的还有子囊和孙囊)组成。囊壁又分为两层,外层为无细胞机构的角皮层或称角质层,内层为具有生发作用的生发层亦称胚层,角皮层外有宿主的纤维组织包绕。生发囊、原头蚴、子囊外泄可造成继发性感染。棘球蚴破裂:囊液会造成人的休克(I型变态反应)。致病机制: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2、毒性和超敏反应3、并发症33.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狐,幼虫寄生于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和人类,引起泡球蚴病,或称多房型包虫病。多房包虫病百分之百原发于肝脏,多方包虫病的愈后比单房包虫病的愈后差。34.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寄生于猫、犬等动物小肠内,偶寄生于人,但其幼虫(裂头蚴)常寄生于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人感染裂头蚴的方式:①用蛙、蛇的肌肉组织敷贴伤口或局部肿痛患处,裂头蚴自伤口或患处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这是主要的感染方式。②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猪肉,裂头蚴穿过肠壁入肠腔,并移行至人体其他组织器官。③误食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若以前2者方式感染裂头蚴,人作为其转续宿主;若以3种方式感染裂头蚴,人作为该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致病机制:眼裂头蚴病、皮下裂头蚴病、口腔颌面不裂头蚴病、脑裂头蚴病、内脏裂头蚴病35.似蚓蛔线虫(又称人蛔虫,俗称蛔虫):感染阶段:吃了感染期的虫卵。蛔虫对人最严重的致病:蛔虫引起的并发症(蛔虫性的胰腺炎、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症、蛔虫性的肠梗阻)。蛔虫的幼虫可以在人体的肺脏引起蛔蚴性肺炎。36.毛首鞭形线虫(俗称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相近,常和蛔虫共同感染,但没有幼虫期致病,没有并发症,可以引起脱肛。37.十二指肠钩虫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感染阶段:丝状蚴所致疾病:幼虫: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成虫:贫血(缺铁性贫血)。38.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致病机制:雌虫产卵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蛲虫病的预防大于治疗——why:其虫卵发育迅速,6个小时可发育成感染期。39.丝虫:感染途径:经媒介动物(蚊子)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为夜现周期性,即夜晚大量出现在外周血中,而在白天大多被截留或停滞在肺毛细血管内,外周血中的微丝蚴稀少或没有。班氏丝虫微丝蚴在夜晚10时至次晨2时在外周血中数量最多,而马来微丝蚴则在晚上8时至次晨4时出现的数量最多。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四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外,还寄生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的深部组织淋巴系统。致病机制:淋巴管、淋巴结炎阴囊象皮肿、淋巴腹腔积液、乳糜腹泻和乳糜尿等症状仅见于班氏丝虫病。查丝虫病的阶段:微丝蚴治疗药物:乙胺嗪(海群生)旋盘尾丝虫:成虫在肠道寄生,幼虫在人的肌细胞寄生。人因生食猪肉感染。40.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方式:(一)直接危害:1、叮刺、吸血和骚扰2、毒质损害3、过敏性反应4、直接寄生(二)间接危害:1、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的方式:a、机械性传播b、生物性传播2、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的途径:a、叮刺吸血途径b、粪便污染途径c、虫体破碎途径d、虫体分泌物污染途径e、宿主食入途径。41.媒介节肢动物判断:1、生物学依据:a、与人关系密切b、种
本文标题: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6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