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教师资格阶段检测初中语文学生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阶段检测1.教师讲授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阿Q正传》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药》D.《背影》2.学习了范仲淹《渔家傲》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所学过豪放派作品,下列不正确的是()。A.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李清照《武陵春》D.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修辞手法的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借代: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C.排比: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通感: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4.某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以下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青蛙王子》B.《杯弓蛇影》C.《刻舟求剑》D.《智子疑邻》5.在学习了一系列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C.十万汉军尽零落,独吹边曲向残阳D.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6.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下面做法不合适的是()。A.出示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B.畅谈话题,以引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C.为保证学生不偏题,严格规定学生写作的主题、字数D.课后设计作文园地,展示优秀的学生作文7.某教师执教《岳阳楼记》,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作者范仲淹生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B.系统讲授文言词法句法,促进学生文言知识积累C.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D.适当补充范仲淹其他作品,引起学生对古代经典的兴趣8.在语文教材中,除了课文和习题之外,还有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插图,这属于语文教材中的()。A.助读系统B.选文系统C.知识系统D.范文系统9.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视频,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自然的导入新课。对教师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A.多媒体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B.播放视频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C.视频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D.多媒体会占用课堂时间,影响学习效果10.阅读下面关于《乡愁》的教学导语,按要求答题。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愁绪万千: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此时他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近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对上述课堂导入评价不正确的是()。A.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B.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诗歌C.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出了学习重点D.从诗题入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11.以下是某位教师对于课程资源开发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课程资源开发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意识,不能拘泥于教材B.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C.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发掘课程资源,促进学习D.教师可以将课外知识搬上课堂,但为安全起见,不能将学生带出校园12.下面是某教师教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过程与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由悲壮到悲伤,既要建功立业又难回家乡的愁苦,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对上述教学目标评价不恰当的是()。A.知识与能力目标利于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B.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表述规范C.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D.三个维度的目标分配合理,体现出诗歌学习的重点1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思B.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C.表达必须是面对面的交流D.必要的时候用肢体动作辅助表达自己的观点14.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父母听;(2)模仿本文写人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根据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对上述作业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B.体现出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C.作业具有选择性,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D.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了民主学习的氛围15.下面是某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反思,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对于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教师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B.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情感道德修养的提高,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C.缺少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难以实现对文本内涵深层次的理解D.该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1.某教师在进行苏轼《水调歌头》教学,为学生补充了其他描写中秋节的诗歌,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D.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2.教师讲解“遂与外人间隔”“间”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则美丑有间矣。C.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在诗歌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下列不适合作为诗歌的表达方式的是()A.记叙B.议论C.抒情D.说明4.学习李清照《武陵春》,教师要求学生课下积累其它风格与之相同的词作,下面不符合要求的是()。A.《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B.《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鹊桥仙·纤云弄巧》C.《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D.《江城子·密州出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5.以下是某位同学所做的古诗词名句摘抄,其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某教材在《天净沙·秋思》一课之后补充了散曲相关知识,这属于教科书系统中的()。A.范文系统B.助读系统C.作业系统D.知识系统7.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写作的教学建议,下面做法不恰当的是()。A.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杜绝抄袭B.把作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C.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训练学生写应试作文D.把写作教学适当与口语交际相结合8.某教材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选入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课文,以下是教师在教学时所侧重的知识点,其中不适当的是()。A.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特征B.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C.学习用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介绍身边的建筑D.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式9.以下是教师在教学《孔乙己》后布置的作业,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六十年代初,叶圣陶就在文章中指出:“《孔乙己》的写作从‘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一连串说到笑”,“这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串着的”,请你以《我看那些笑声》为题,写写自己的看法,字数400字。对上述作业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难以实现B.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内涵C.体现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原则D.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感受,尊重学生表达的意愿10.阅读以下教学反思,按要求回答问题。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进行比较。对上述教学反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发展阶段,教师对于“爱情”这一话题的分析容易引起早恋行为的产生B.教师由课文内容展开话题,增加了课堂的深度C.拉近了传统经典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D.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情感变化11.教学《香菱学诗》一课,下面做法不恰当的是()。A.介绍香菱的人物身份和命运遭遇B.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出现的香菱的作品C.介绍《红楼梦》整本小说的主要情节及人物D.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关片段12.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评价的建议,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在写作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作文,也要重视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进行评价B.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考查,侧重点在于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能力C.对阅读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内,课外阅读可以随学生的兴趣进行D.在评价综合性学习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13.学习鲁迅《社戏》,教师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中不恰当的是()。A.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B.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C.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D.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培养延伸迁移能力14.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写了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教师选择的活动中不合适的一项是()。A.朗诵与莲相关的诗词作品《西洲曲》《采莲曲》等B.学生讲述故事《陈世美与秦香莲》C.展出学生创作的以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D.介绍莲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15.学习了王维《竹里馆》之后,教师布置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写景山水诗,并在下节语文课进行朗诵比赛,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A.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B.改变了单纯的课后练习,引起学生的积极性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D.有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阶段检测初中语文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9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