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现代德育本章逻辑构架1.现代德育观是对现代德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明确了现代德育过程的取向。2.现代德育过程贯穿于现代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客观上成为联系德育任务和受教育者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着德育工作的成败。3.德育模式和方法不仅是德育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突破口。本章重点难点1.重点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现代德育的内容;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现代德育的方法。2.难点现代国外的几种德育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第一节现代德育观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以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二、德育的历史形态1.原始形态的德育特点:第一,德育的内容极其简单;第二,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的;第三,德育是平等的。2.古代学校德育特点:第一,古代学校德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第二,古代学校德育跟生产劳动脱离;第三,古代学校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不平等性。3.现代德育特点:(1)现代德育的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2)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3)现代德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4)现代德育的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5)现代德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三、现代德育观的几种界说1.认知派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形成。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2.行为派人的品德说到底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班杜拉(A.Bandru)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使人较易、较快地习得某种社会行为。3.情感派情感是德育的构成性要素,而且在德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认知派启示我们:德育不能背离受教育者道德认知规律。行为派启示我们: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在德育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教育者本人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情感派启示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至关重要。当前德育工作中,德育效果不佳、德育活动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不能寓于情感教育之中,教育者缺少爱心或缺乏触动学生心灵的德育艺术。四、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1)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含义(2)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的关系(3)学生品德结构图9-1学生品德结构2.在德育中,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第二节现代德育过程一、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现代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一般说,这个过程由一个矛盾、两个转化、三个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个矛盾指在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应有的)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基础(现有的)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德育过程的两个转化即内化与外化。内化指受教育者如何接受或排斥外部环境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品德的过程;外化则是指教育者如何根据社会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构成完整的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三个要素可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德育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德育活动是教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手段,包括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途径的实施、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等。二、现代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途径的实施是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1.德育任务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工作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我国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2)基本道德品质教育。(3)社会公德教育。(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5)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2.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政治思想理论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3)理想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劳动教育(6)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教育(8)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3.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具体活动渠道和场所。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1)课程(2)团队活动(3)校园文化(4)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5)大众传媒三、德育过程的特点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中的知、情、行的对立统一。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对立,一方面是指知、情、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另一方面是知、情、行各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不适应。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统一,是指知、情、行在品德形成中既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一个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整体。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主体作用。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5.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第三节现代德育模式与方法一、现代德育模式(一)现代国外的德育模式1.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得到广泛的注意。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路易·拉斯思、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和霍华德·柯尔申鲍姆。价值澄清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第一,关注生活,使人注意到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如情感、态度、目的等,并注意到致使价值混乱和生活复杂化的一般问题。第二,接受现实。第三,激发进一步思考。第四,通过价值澄清,可以使人正视思考个人的价值问题,更好地整合他们的选择、珍视和行动,有助于澄清技能的发展和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2.体谅模式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英国彼·麦克菲尔。3.社会行动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各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道德教育学家弗雷德·纽曼。(二)国内的德育模式1.主体参与式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2.生活德育模式该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对生活与道德一体关系的认识。道德是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生活不能没有道德,道德也无法从生活中走开。生活德育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的德育。二、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2.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3.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4.自我修养法自我修养法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一种德育方法。5.学校心理咨询法学校心理咨询法在德育中是指学校中富有经验的咨询员对学生开展咨询,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其品德的正常发展打下基础。6.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以督促其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思考题1.评述现代德育观的几种界说,谈谈你对德育的认识。2.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实现德育目的的途径有哪些?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的特点?5.简评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几种德育模式?6.德育的方法有哪些?拓展阅读[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袁桂林:《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魏超贤:《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4]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6]苏霍姆林斯著:《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本文标题:第九章-现代德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2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