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复习中的一些问题和规律认识武清区大良中学王玉芹(必修一)电话:13682063996Email:wangyuqin1964@163.com必修一知识与能力目标:2.内容(1)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2)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社会政治领域3.能力:材料的搜集、归纳和总结;历史的思维方法;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过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复习方法建议二、重要概念三、重要问题(含隐性知识)四、规律性知识或认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复习方法建议抓住中国古代四大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行复习。重点理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至清的发展、完善到强化的脉络。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重要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重要问题(含隐性知识)1.何为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者之间什么关系?2.比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3.秦为什么能实现全国统一?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它的确立有何影响?4.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5.从汉至元是如何加强皇权和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影响?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为什么说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2.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比较制度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制度主要内容特点影响王位、爵位世代相传嫡长子继承,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区分方法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授于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服从天子命令履行义务,有置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家天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领地内诸侯王权很大,加强了对周边的开发和统辖,拓展了疆域。末期诸侯势力过大,王室衰弱,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西周瓦解。3.秦为什么能实现全国统一?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它的确立有何影响?一.皇帝制度二.中央官制(中央行政体制)三.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官制九卿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1.受命中央2.督责属县1.治理民众2.管理财政3.管理司法5.管理兵役集权于中央4.管理狱讼集权于皇帝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的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法家代表韩非子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③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连年战争,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生活,而这一制度确立有利于社会稳定;④秦的统一使这种制度的实行成为可能⑤秦始皇个人的权力欲望。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4.比较分封制与县制异同: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5.从汉至元是如何加强皇权和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央: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地方:汉初实行郡国二制并行,后来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刺史监察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地方为州郡县三级。汉朝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执行决策审议地方:随初形成州县两极,唐朝形成道州县三级。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两宋(盐铁、度支、户部)北宋派文官做地方官,地方形成路州县三级。①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责。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宣政院:统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中央:一省两院制地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省、路、府、州、县五级制。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影响:①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②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③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皇帝殿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为什么说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明朝军机处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清朝皇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原因: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惟命是从,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可见,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的原因: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皇权的绝对化及特务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大的消极作用。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确立并不断发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得出了什么结论?四、规律性知识或认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确立并不断发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大河文明,农业发达,统治者为了有效控制水源;②封建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加以维护;③历史传统影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强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中国是一个地域极为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⑤统治者个人权力欲望。(1)原因:(2)矛盾: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中央和地方的矛盾(3)趋势:①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取消丞相;②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4)影响: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秦汉至隋唐时期,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时期,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封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②消极: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经济上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②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治合理性的依据;③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④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⑤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3.通过学习本单元得出的结论:(1)一定的社会政治体制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在土地国有制下,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为维护封建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故要建立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政治制度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必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人治大于法治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一、复习方法建议: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两条线索:即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武装侵略,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日益加深;面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人民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抗争,最终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形成两个重要观点:落后就要挨打;团结对敌就能取得胜利。二要注意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可联系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还可以把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及人民的反抗联系起来分析比较,把握列强对中国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体会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为什么都失败了,而抗日战争却胜利了。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重要概念三、重要问题(含隐性知识)1.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如何理解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何在?4.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战争?抗日战争有何特点?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5.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各起到什么作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关系如何?1.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你到了什么启示?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缺乏克敌信心和勇气,不团结导致失败。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动进攻,准备充分;中国被动应战。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政府无决心,想议和;海防不固,领导抵抗不力,中国缺乏抗敌勇气和信心,政府不相信人民,不依靠人民力量。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战败的原因:2.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3.如何理解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何在?4.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战争?抗日战争有何特点?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①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抗战,具有广泛性;②既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双重性质;③始终存在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两条抗战路线始终贯彻。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⑤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⑥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抗日战争特点:①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国共合作、两个战场的互相配合;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根本保证;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⑤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⑥中国人民有信心战胜日本侵略者,人民对当时国民政府有信心,对国共两党军队有信心,积极参加抗战。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战胜利的原因:5.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6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