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姓名:孙昂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陈在东20090401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作者:孙昂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似文献(6条)1.期刊论文夏玲.XIAling谈苏轼随物赋形与自成文理的艺术自然美学观-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苏轼关于艺术自然美学观的形成,大致是从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的,因而有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哲学认识,并由此进而在一些文章中提出主体对待自然的方式不可留意于物的自然审美原则,再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探求文艺创作的随物附形、自成文理的自然文艺美学观.2.期刊论文徐冠镧从山为翠峰涌谈起——谈苏轼山水诗中的动静观、理趣和安畅的情怀-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11)苏轼性好山水,写有数量可观的山水诗,研究者从中总结了其尚动尚变的自然观和旷达的气概.然他们大多未能结合北宋的思想背景来谈苏轼山水诗,本文试图在北宋理学思潮的大背景下探讨苏轼的动静观和诗中的理趣,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考察其山水诗中体现的安畅横旷的豪迈情怀.3.期刊论文柯素莉.KESu-li敏妙超脱,巧夺天工--试论妙理奇趣的苏轼山水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9(1)苏轼富于理性与哲思的山水诗,透过山水景物了悟自然奥秘与人生真谛,获得一种审美超越,映现出他通达的人格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启迪.他天地与人一理的山水自然观决定其诗独具奇趣妙理,拓展出新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境界,在山水诗坛占有独特地位.4.学位论文李哲对苏轼与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相似点的探讨2007苏轼与罗伯特,一中一美,一古一今。本文围绕消解异化这一主题,对苏轼与罗伯特两位诗人的诗歌进行探索论证,着重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最后得出结论,消解异化是两位诗人诗歌共同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异化概念的内涵,并且把异化分为狭义上的异化和广义上的异化。第一部分,列举苏轼与罗伯特诗歌题材的相似点。本部分的诗歌题材分为关于农人的诗歌,关于农事和农具以及农家乐的诗歌,关于星辰的诗歌,关于动物、昆虫和植物的诗歌,关于山水、四季、风雪的诗歌,总共五小部分。对于诗歌题材相似点的罗列,主要是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两位诗人诗歌主题的相似点。本部分是论述的重点。论文分别从狭义上的异化和广义上的异化两方面来分析二人诗歌主题的相似性,以及二人消解异化的途径。第三部分,分析两位诗人诗歌艺术特征以及创作论的相似性。二人的诗歌艺术都具有谐趣和理趣的特征。他们都主张平淡和自然的诗歌风格,都认为诗歌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第四部分,分析两位诗人诗歌艺术产生相同点的原因。主要从个人的经历、环境以及相同的自然观几方面来进行论述。结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消解异化的诗歌主题对于现代人的指导意义。5.期刊论文柯素莉.KESu-li敏妙超脱,巧夺天工--试论妙理奇趣的苏轼山水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9(1)苏轼富于理性与哲思的山水诗,透过山水景物了悟自然奥秘与人生真谛,获得一种审美超越,映现出他通达的人格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启迪.他天地与人一理”的山水自然观决定其诗独具奇趣妙理,拓展出新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境界,在山水诗坛占有独特地位.6.学位论文侯长生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2004理学家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向不高,往往和玄学家的玄言诗一道被视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文学异化现象,而理学诗和玄言诗又偏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玄言和山水的结合毕竟开创了中国山水诗歌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赋予了文学新的内容,功与过纠缠交杂在一起.理学家的诗歌在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环境下,理充其量不过是议论的一种方式,既无创新,又无特色,种种弊端反倒显而易见,其被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儒释道的三教合一以及诗歌与思理的结合在宋代本身体现出一种时代特色,在宋代的几位大诗人欧阳修、苏轼等身上都可以看出这种倾向.通过对朱熹山水诗歌的渊源和嬗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家兼诗人的朱熹和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朱熹的山水诗歌体现着儒释道的自然观、艺术思想的融合,在理论和创作上又对前辈理学家的山水诗和诗歌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在立足于表现义理的前提下,将诗歌的艺术性和理趣结合,将理一分殊的哲学思想渗透到自然山水中,将格物穷理的修养途径扩大到书本以外的日常事物当中,使普通的山水诗歌具有了伦理道德和哲学观念的载体功能.如果仅止于此,也不过是传统文学家的文以明道或者理学家文以载道理论的延续,并不会有多少新的突破.而事实上,朱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主张文道一体,文就是道,道自文流出,反对割裂开来看文与道的关系,从而使文与道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这样一来,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学积累、文学素质都在诗歌创作中与理具有了对等的身份,而不是屈从于理的指导下,诗歌的文学性、艺术性没有像其他理学家一样淹没在义理当中,同时又不像一般诗人那样一任情感的恣肆放纵,而多以理性节制.朱熹在山水诗的发展历史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从山水娱情转变为以理节情;从描摹山水并赋予山水人格美转向山水与伦理道德一体化;将含蓄与畅达这一对矛盾包涵于一体.在此基础上,表现儒家诗教的同时讲求诗歌的韵味和艺术美.研究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可以更好地认识朱熹的诗学观念和创作特点,对于全面把握朱熹的创作倾向、深刻揭示朱熹的思想世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本文标题: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0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