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醉卧沙场看征云—边塞诗诗歌解读:一看标题《从军行》本来不是诗题,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多反映军旅战争生活。诗歌解读写作背景唐高宗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诗歌解读:二看作者杨炯(650年-692年),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十一岁,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后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卒于任所。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诗歌解读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释】1.西京:长安。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3.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4.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5.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6.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诗歌解读:三看注释诗歌解读诗歌解读:四看意象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歌解读:五看关键词(句)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诗歌解读边塞诗常用意象: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黄沙、长城、雪山、孤城、飞雁、雄鹰从物品看: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yuè、刀、铩shā从地名看:塞上、关山、玉门、楼兰、龙城、轮台、胡、羌、羯从人物看:将军、都护、铁骑、战士、贼人、敌寇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内容和情感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寒冷荒凉的恶劣环境表现建功立业、奋勇杀敌的决心/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怀厌倦战争、批判统治者/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戍边生活艰苦、征人思念故乡归纳总结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注释】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刀环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江苏卷)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课堂练习
本文标题:从军行(杨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2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