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定义:系统记载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所引起的货币(现金)收支。广义指一个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总额。2.国际收支中的交易:交换(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那里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转移(交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并未受到对应的、具有相等价值的补偿物)、变动(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债权和债务的再分类)3.国际收支的主体:经济领土(不同于政治上所承认的边界)、经济利益中心(住处生产场所等)、机构单位。4.国际收支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法(每个项目下都有相等的借贷两个条目,引起本国从外部世界获得货币收入则贷+,贷表示实际资源通过出口流出,或者在金融项目上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的减少。借与之相反。)5.项目和账户分析:a.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借记录进口,贷记录出口。b.收入,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c.经常转移,单方面的无对等的交易,例赠予、单方面汇款、年金等d.资本和金融账户,这个看一下书吧,不好提炼,太多了p57-59e.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保证借贷最终相等人为设置。6.经常账户CA差额分析:a.S=I+CA,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也可以通过经常账户顺差积累的对外净资产来形成国民储蓄,也就是可以靠净出口减少来支持投资增加。b.CA=(Sp-I)+(T-G)表示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政府储蓄之间的关系。若政府赤字不能由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加以抵消,就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美国的情况)c.另两种形式CA=Y-A,A=C+I+G.CA=EX-IM+R,R为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7.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KFA=金融账户净额FA(大于零意味对外净负债增加、资金流入)+储备资产差额RT(大于零意味储备资金减少、资金流入)8.CA与KFA的关系:CA+KFA=0(根据借贷必相等这一复式记账原理)由CA=S-I得,I=S+FA+RT,差额组合情况详见p64.9.综合差额:指经常账户差额加金融账户净额,衡量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得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基本差额:包括经常账户的交易和资本金融账户中的长期资本流动,提供了度量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尺度。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其平衡的适当政策。1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2反对重商主义的大卫.休谟的理论;3现代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等I.弹性论(Elasticity’sApproach)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实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汇率变动频繁的背景下产生的;发展:原理由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1923年提出,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hnRobinson)于1937年归纳形成;勒纳(AbbaP.Lenner)发展,于1944年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所用到的弹性:出口商品需求/供给弹性;进口商品需求/供给弹性;1.1基本精神汇率变动是通过引起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的。1.2假设不考虑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局部均衡:只考虑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忽略货币贬值的收入、货币等效应。产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初始的贸易是平衡的。收入不变,经济保持充分就业。1.3基本推导假设汇率为:1单位外国货币折合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以r表示。Pd:本国商品的价格;Pf:外国商品的价格。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为:л=Pd/(rPf)(TermsofTrade)。本币贬值的影响:分析:r上升,即本币贬值,——л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上变得更便宜,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变得昂贵——Export增加,import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具体程度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大小。数学推导。1.4结论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即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1.5弹性论的缺陷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没有它,进出口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充分就业与收入不变的假定与出口供给弹性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不考虑资本流动,但实际上资本流动十分庞大,汇率贬值还会影响资本账户收入。局部均衡分析。汇率变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弹性论进行的是比较静态分析,但忽略了贬值后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短期内,由于存在时滞,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和国际收支的改善,反而会引起恶化:“J型曲线”效应:象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时间轨迹。产生原因:时滞(认识、决策、生产、取代)马吉(S.P.NAGEE)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II.吸收论(AbsorptionApproach)也叫做支出分析法(ExpenditureApproach);J.米德(J·meade)和西德尼·亚历山大(S.Alexander)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提出来的。1952年由亚历山大首次引入国际收支理论。轻微观,重宏观。只考虑贬值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分析产量变化如何带来支出的变化,从而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化。2.1基本内容开放经济中:吸收——A=C+I+G+IM收入——Y=C+I+G+EX所以,B=CA=EX-IM=Y-A即国际收支差等于国内收入和支出差,是总量不平衡的结果。吸收论是指国内的总收入被总支出所吸收。国际收支要保持平衡,国内总收入就一定要等于总支出。当总收入大于国内总支出时,国际收支产生顺差,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产生逆差。2.2政策含义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调节的方法是:增加国民收入——当国内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时,可以采取支出转换等经济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调节国际收支;紧缩国内需求——当国内已实现充分就业时,由于无闲置资源可以利用,就要采用支出减少政策(吸收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国内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以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来影响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2.3贬值的效应分析B即CAY为收入A为吸收A=D(自主性吸收)+cY(诱发性吸收)c是边际吸收倾向,来自投资、消费和政府开支B=Y-AA=cY+D,B=Y-cY-D,ΔB=(1-c)ΔY-ΔD1)闲置资源效应:如果该经济体仍然存在还未充分利用的资源,贬值就可以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带来产出的增加。(国内吸收cY也会增加,所以c要小于1)2)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会使贸易条件π恶化本国实际收入下降通过边际吸收倾向作用带来吸收的减少。3)资源配置效应:贬值后提高原有资源的配置效率,产出增加,改善国际收支。但收入的增加也会通过诱发性吸收带来支出的增加减少国际收支的改善程度。4)现金余额效应:贬值带来进口品和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价格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带来现金余额水平的下降。D减少,吸收受到抑制。5)收入再分配:贬值引起价格上升,减少总支出的同时带来收入的再分配,带来总支出水平的变化。6)货币幻觉:货币收入与价格同比例上升,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人们更关注价格的上升,减少消费,国内吸收减少,改善国际收支。2.4缺陷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人为地赋予因果关系。贬值——贸易品相对非贸易品P上升——资源再分配——但是可能减少的是对非贸易品的支出。单一国家模型。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不符合事实。III.货币论(MonetaryApproach)货币论产生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是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tionFriedeman)始创,主要代表人物是蒙代尔(R.Mundell)和约翰逊(Johnson)。3.1假设(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2)贸易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外生的(至少对小国来说如此),在长期内,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小国经济模型)(3)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4)基础货币等于货币供给量,忽略货币乘数。(5)初始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需求等于供给。3.2基本推导货币需求:Md=k·PYPY-名义总收入MB-基础货币;DC国内信贷,即中央银行持有的本国证券、贷款。FER-外汇储备货币供应:MB=DC+FERΔMB=ΔDC+ΔFERΔM=m×ΔMB=m×(ΔDC+ΔFER)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P=EP*k·EP*·Y=m×(DC+FER)4.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论分析固定制度下,汇率保持不变,外部冲击要由外汇储备的变化来承担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冲击由汇率来承担。3.3政策含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一国不严重依赖于通货膨胀性的货币供给增加为政府支出融资,它就不会经历长期(或称结构性的)国际收支赤字。只有能影响一国货币供求的经济政策才能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的失衡在长期可以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自行纠正,所有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除了加速调节过程外,是完全不必要的。并不否认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只不过它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3.4缺陷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颠倒了,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其他实际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但在短期内它往往是不稳定的,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但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的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它往往是不能成立的。IV.国际收支的调节4.1国际收支平衡分析: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外汇收付金额是否相等4.1.1失衡的原因偶发性因素: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偶然的突发性事件周期性因素:国际间各国由于经济周期所出阶段不同,可能造成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因素:当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时,就会出现出口锐减,进出口失衡,从而造成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货币性因素:由于一国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动造成。收入性因素:国民收入影响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较高时,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资本流出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热钱4.2.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大卫·休谟(DavidHume):价格——现金流动(Price-specie-flow)机制4.2.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一国当局不用通过动用储备来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是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变化来决定汇率的上涨或下跌。当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一般可以采用的手段有:经济杠杆(国民收入、物价、汇率、利率和财政支出),政策措施(财政、金融政策间接或直接干预);采用国际合作的办法。具体的分为三层:Levelone:融资(financing):当局通过借款或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调整(Adjustment):通过各种调整政策来消除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综合:都采用Leveltwo:假如在确定用调整手段并确定了调整程度后,可以在以下政策中选择:支出变更政策(ExpenditureShiftingPolicy):改变支出的水平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改变支出的结构Levelthree:假如采用了上面的支出转换政策,可以再考虑:通过贬值或贸易政策:提高外币的价格来诱使进口数量的减少,出口数量的增加通过外汇管制和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直接限制进口的数量,鼓励出口等具体措施:1.外汇缓冲政策(融资)2.财政和货币政策3.汇率政策4.直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4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