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一例服刑人员居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
一例服刑人员居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赵政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06)注:此案例征求当事人意见,同意在行业内部交流。摘要:服刑人员在监禁期间,因遭遇身体健康、财产、重要关系、重要他人等重大丧失,常常会引起焦虑、悔恨、无助、自暴自弃等负性情绪,如不及时介入,很容易发生监管安全事故。本文采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对一例服刑人员因失去重要亲人后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经过资料收集、方案制定、干预实施、效果评估等步骤,成功帮助其走出心理危机。关键词:服刑人员;居丧;心理危机;案例报告AReportofinmatesmourningpsychologicalcrisisinterventionZhaoZhengwei(HunanNormalUniversityDepartmentofEducationScience,Changsha410006)Abstract:Whentheinmatesareinprison,becauseofthelossofahealthybody,property,importantrelationshipsandimportantpeople,theywillhavethenegativeemotionssuchasanxiety,regret,helplessness,abandonmentandetc.Withouttimelyintervention,aregulatorysafetyaccidentwouldhappeneasily.Thisarticledealswithacaseinwhichinterventionwasadoptedtoaninmatetopsychologicalcrisisafterhehadlostanimportantrelativeonthebasisofthetheoryandtechniqueof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Throughthestepsofdatecollection,theformulationoftheplan,interventionimplementation,evaluation,psychologicalconsultantshelptheinmateoutofhispsychologicalcrisis.Keywords:Inmates;Mourning;PsychologicalCrisis;CaseReports一、危机事件2016年某月某日,咨询师接到求助电话:服刑人员李某的独子(23岁)在外地因车祸去世,其妻子得知消息后变得精神恍惚,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睡,情绪极其低落。家人担心李某知道后心理承受不了,影响改造,不敢告诉他这个不幸消息。申请心理危机干预。二、个案情况(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李某,男,汉族,高中文化,1963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某县,已婚,捕前系某超市员工。因安全生产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于2013年10月入监。2、家庭情况:李某曾任村干部,后与人合伙经营超市,家有一个小孩,妻子无业,捕前家庭和睦、幸福。3、主要案情:在经营超市期间,因电路老化,发生火灾,造成3死亡的严重后果。李某是超市安全生产责任人,且在电路安装过程中收受施工方“好处费”,电路材料不达标,与生产事故有直接关系。4、服刑表现:李某自投入监狱服刑改造以来,表现良好,遵守监规,服从管理。家人多次探视过,社会支持系统完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谐。5、心理测试查阅心理健康档案,入监测试个性特点:外向、情绪稳定、合群、冷静、攻击性低、报复性低、同情心强。危险等级为低。(二)评估诊断属于居丧危机。李某捕前是家庭的精神支柱,现因为过失造成人员伤亡而服刑,心理上要承受沉重的责任压力。李某在改造期间,与同犯谈论最多的最让他骄傲的是他的儿子,是他生活下去的主要动力,妻子的理解支持和不离不弃也让他在挫折面前更加坚强。然而,意外的重大丧失(儿子突然离世、妻子精神崩溃)对李某来说,是一个危机事件,必须进行心理干预。(三)制定危机干预方案1、干预原则:尊重、真诚、理解,个体化。2、干预目标:(1)哀伤处理,接受重大丧失的事实。(2)缓解悲痛情绪,抚慰妻子,相互支持,共渡难关。3、干预措施:服刑人员遭遇重大丧失,是威胁监管安全的一项重要隐患,监狱各部门协同工作,从各个层面化解危机事件。(1)落实狱政管理制度,避免单独行动。(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应激能力。(3)展开心理危机干预,消除心理隐患。(四)危机干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处理哀伤,提供应对方法,建立支持系统。危机干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建立关系,引导积极应对1、咨询师介入:(1)摄入会谈,了解其改造生活情况。李某捕前曾是村干部,现在监区担任小组长,协助警察做同犯的思想教育工作。咨询师:当同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李某:我会安慰他,朝好的方面想。咨询师:同犯曾经遭遇过哪些挫折?李某:有的因为亲人过世,有的因为身患重病,有的因为离婚,有的因为减刑受挫。咨询师:当他们遭遇不幸时,你是如何安慰他们的呢?李某:理解他们,陪伴他们,接受既定事实,日子再难过,总会过去的。咨询师:还记得同犯因亲人过世而悲伤,你对他是怎么说的吗?李某:我说人死不能复生,振作一点,他在天有灵,也不希望你整日为他伤心流泪,坚持改造,早日出去,不再进来,才是他最愿意看到的。然后就陪陪他,聊聊家常。咨询师:非常好,谢谢你的分享。......(双重标准法,用开导别人的方法暗示自我应对)(2)联系自我:如果自我卷入不幸的事情,如何更好地面对。咨询师:你对这次服刑,有何感想?李某:后悔,对不起家人,现在所有的生活压力都由她一个人承担,我只想早日出去承担家庭责任。咨询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本来很幸福的一个家,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困境。在服刑期间,你想过会遇到哪些困难吗?李某:不敢去想。我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有困难,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咨询师:是啊。你也有可能要面对其他同犯遭遇过的不幸,比如身体患病,比如家庭变故,比如改造不顺,比如财产丧失等等。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类似事件,你如何面对呢?李某:我不知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坚强面对吧。咨询师:你会如何表现出自己的坚强呢?李某:做好每天的事,尽量不去胡思乱想。咨询师:嗯,转移注意,可以暂时缓解一下不好的情绪。......(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重大生活刺激的当事人,要有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3)预见应对:模拟最坏的情境,评估当事人的应对方式咨询师:假如这里有一个同犯,他的生活中正好遭遇到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幸,他最关心的、唯一的亲人去世了,悲痛欲绝。你就在他身旁,你会怎么做?你希望他怎么做?李某:我会陪伴他,拉着他的手,鼓励他坚强点。希望他能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不因这个不幸而影响自己的改造。咨询师:嗯,谢谢你。我想你一定帮助到更多的同犯,也相信你一定能积极地应对自己生活中的挫折。......(与当事人的不幸相联结,模拟更具体的应激情境,并强化李某的积极思维)第二阶段:正视现实,宣泄负面情绪2、家属会见:咨询师事先的会谈,为家属会见做好铺垫,预备缓冲,增强李某自我卷入成为当事人的心理耐受力。(1)人员安排:李某哥哥,嫂子,母亲,负责处理车祸案民事赔偿的律师。(其妻子因情绪极度不稳,安排专人在家陪伴)(2)会见场所:特殊情况,经监狱批准,安排在接待室进行,亲人之间可以零距离肢体接触。(3)会见过程:刚进入接待室,李某母亲就忍不住痛哭,李某扶着母亲,不断追问:“怎么啦?家里出什么事啦?您到是说话呀!”李某嫂子也捂着脸在一旁抽泣。最后李某哥哥强忍悲伤,告诉了李某实情。李某听到消息,双腿一软,跪在母亲面前,抱头痛哭……3、哀伤处理:约十分钟后,当事人情绪稍微平缓,咨询师介入。咨询师:请大家就坐,这个事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的,可是又不得不相信。(咨询师把手搭在李某左肩上)李某,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请原谅我刚才不能亲口告诉你这个消息,因为太沉重了,我没有把握平稳地传递给你。现在,在你的对面有一把椅子,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想像一下,小李(李某的儿子)就坐在这里,表情平和地看着你,你能看到他吗?李某:我能看到,他很难过……咨询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李某:儿,对不起……(捂面痛哭)咨询师:你是他最敬佩的父亲,是最勇敢的父亲,是最坚强的父亲。他相信你不会被挫折压垮,他希望你在没有他的日子里,照顾好母亲,照顾好亲人。现在,我想请你抬起头来,闭上眼睛,看着他说:“儿子,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母亲。”李某:儿,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你妈妈。咨询师:还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李某:儿,你有什么愿望,记得托个梦给我,一个人生活,好好照顾自己……咨询师:你看到的他还难过吗?李某:他微笑着走远了……咨询师:好。谢谢你的信任,请睁开眼睛,做一次深呼吸。嫂子:是啊,李某,你要振作,小李不在了,弟媳更需要你的支持。你放心,家里有你哥和我,你安心搞好改造,早日回家。嫂子我们会照顾好,你抽时间也打个电话给她,这个时候,她最需要你的安慰。律师:详细介绍了小李车祸的过程及民事赔偿事宜。第三阶段:建立支持,感受帮助温暖4、咨询师支持:次日,咨询师回访,主要是倾听李某的诉说,积极关注,并澄清李某的改造计划。同时,获得李某承诺,如有需要,一定会求助咨询师。5、日常管理(1)狱政管理:落实互监组制度,避免李某单独行动。(2)警察关注:责任警察保持理解、支持的态度,采用目光暗示、肢体接触等方式鼓励。(3)同犯陪伴:安排年龄、文化相访的同乡陪伴,提供情感支持。(五)效果评估1、当天情绪持续低落,食欲下降,失眠,沉默不语。2、次日正常参加劳动,偶尔与同犯交流,悲伤情绪有所缓和。3、第三天主动申请亲情电话,与其妻子沟通,安慰妻子。4、一周后,咨询师回访,李某基本恢复日常改造生活。三、经验总结本案成功干预的要点包括:1.良好的干预关系基础;2.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3.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一般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干预。一是新入监的适应期。罪犯在新的环境中,同时要面对陌生的人、事、规则,要承受生产、改造、人际关系、家庭支持、身体健康等多重压力,心理处于最脆弱的状态,加之原有的消极应对模式,容易选择极端的行为。二是精神疾病类罪犯病发期间。精神疾病类罪犯,因其心理活动异常,常有被害妄想、幻觉、躁狂、抑郁等,行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三是适应后遭遇重大丧失时。罪犯在改造期间,难免会遭遇重大生活刺激,如亲人去世、家庭财产损失、离婚、身患绝症等,在心理应激状态,如果不能有效干预,容易因自罪、抑郁、愤怒等情绪而引发自杀或伤害事件。四是临近出监释放。罪犯在经历了长期的改造生活后,要重新面对社会关系,承受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容易引起出监焦虑,尤其是过失犯,自罪观念重,容易陷入内疚、悔恨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自杀危险较高。参考文献:[1]RichardK.James,BurlE.Gilliland著,高申春等译.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樊富珉,张天舒.自杀及其预防与干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作者介绍赵政威(1980-),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省津市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罪犯心理矫治。
本文标题:一例服刑人员居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2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