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SILICIDE、SALICIDE和POLYCIDE工艺的整理
首先,这三个名词对应的应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硅化物来降低POLY上的连接电阻。但生成的工艺是不一样的,具体怎么用单独的中文区分,现在我也还没看到相应资料,就暂且沿用英文的了。其中,SILICIDE就是金属硅化物,是由金属和硅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化合态,其导电特性介于金属和硅之间,而POLYCIDE和SALICIDE则是分别指对着不同的形成SILICIDE的工艺流程,下面对这两个流程的区别简述如下:POLYCIDE:其一般制造过程是,栅氧化层完成以后,继续在其上面生长多晶硅(POLY-SI),然后在POLY上继续生长金属硅化物(silicide),其一般为WSi2(硅化钨)和TiSi2(硅化钛)薄膜,然后再进行栅极刻蚀和有源区注入等其他工序,完成整个芯片制造。SALICIDE:它的生成比较复杂,先是完成栅刻蚀及源漏注入以后,以溅射的方式在POLY上淀积一层金属层(一般为Ti,Co或Ni),然后进行第一次快速升温煺火处理(RTA),使多晶硅表面和淀积的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金属硅化物。根据煺火温度设定,使得其他绝缘层(Nitride或Oxide)上的淀积金属不能跟绝缘层反应产生不希望的硅化物,因此是一种自对准的过程。然后再用一中选择性强的湿法刻蚀(NH4OH/H2O2/H20或H2SO4/H2O2的混合液)清除不需要的金属淀积层,留下栅极及其他需要做硅化物的salicide。另外,还可以经过多次煺火形成更低阻值的硅化物连接。跟POLYCIDE不同的是,SALICIDE可以同时形成有源区S/D接触的硅化物,降低其接触孔的欧姆电阻,在深亚微米器件中,减少由于尺寸降低带来的相对接触电阻的提升。另外,在制作高值POLY电阻的时候,必须专门有一层来避免在POLY上形成SALICIDE,否则电阻值就上不了哈。。对于金属硅化物以及目前又开始热门的金属栅极的制作,特性分析,工艺流程,有很多文献可以参考,但作为LAYOUT设计者而言,不需要了解这么多,就是明白这个东西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就足够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Salicide/Polycide使用条件?Salicide/Polycide使用条件?半导体技术天地3N6U*H4f-o7z#b9N;v;T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设计,版图,晶圆,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wafer,chip,ic,design,eda,fabrication,process,layout,package,test,FA,RA,QA,photo,etch,implant,diffustion,lithography,fab,fabless8c:r;U/c6@%e.t5`+YSalicide可以减小栅极和源漏电阻Polycide可以减小栅极电阻%g%k/J'h1m9Q什么时候选择哪一种呢?两者使用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有什么使用限制呢?一、看你Care的是什么?Salicide自对准效果很好,且Rs也很小。但是ThermalStable不好。而且会有C49和C54的相位转换,电阻差异很大哦。所以这个一般需要WetEtch前后各一步Thermal来。如果一步到位对小线宽的Gate控制不好。因为反应过程中是Si扩散到界面与Ti反应。这样就会有一定量的横向反应。Polycide的Rs会比较大一些,但是Thermal下比较稳定。以上在0.35-0.6甚至0.8um都有在用。0.25及其以下用CoSi2,对线宽控制比较好,因为Co与Si反应的时候,是Co进入界面与Si反应,这样横向反应就比SiTi2的小,因为Poly的边界决定了线宽不会延伸。nm时代就要用NiSix了,Thermal稳定性很差,但是因为它不能用前面的原因是他更Care工艺过程中的ThermalBurdget,所以不得不用它了二、1.SALICIDE产生BRIDGING现象扩散速度较金属快的话,则容易跑到SPACER上,反应生成bridging。也就是硅化物的形成已经在源漏和栅极上了,这样就会出现桥接,尤其在细线宽情况下。salicide如果使用TI/CO的话,这个情况比较严重。POLYCIDE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2.一般的掺杂物在SALICIDE中的扩散速度极快,所以在多晶中的掺杂物很容易进入salicide而流串到其他地方,多晶硅也因掺杂物流失会有空乏现场产生。对于CMOS的应用,则会有P型和N型掺杂物的相互污染导致VT的变化,严重影响电路运行。有时需要在进行SALICIDE之前,往多晶里面掺入N什么的。减小这种效应。3.由于SALICIDE的源漏电阻比采用POLYCIDE的小很多,所以相对来说,在打源漏接触孔时,SALICIDE会比POLYCIDE的少。源漏如果打的孔多的话,也会影响布局密度。4.较注重元件关闭状态以及漏电流大小的电路产品,如DRAM,多采用POLYCIDE,因为SALICIDE过程容易造成S/D和衬底接触面的漏电流,严重影响记忆元胞的资料保存能力。这是我获得的一些原因。另一些还没有弄明白原理。三、1、Briding现象:就是我说的那个TiSi2和CoSi2对线宽的控制上。因为他们反应机理不同,一个是金属扩散到界面与硅反应,另一个是硅扩散到界面与金属反应。这两种区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PACER的上面有没有金属硅化物的生成的。2、它的道理好像不对:Silicide对杂质有无Barrier的作用暂且不论,即使它没有Barrier功能,那POLY中的杂质(一般为P)也是向上扩散的。而ILD一般是BPSG,类似于SiO2,吸B排P,这样P也很难被扩散到BPSG中,即使跑到ILD中,似乎也影响不到Vt。而为了防止Vt的变化,一般都是在长GateOxide的过程中掺入N的元素气体来阻止杂质透过GateOxide金属Channel区而影响Vt。3、第三点有道理,因为CTRs确实与CTCD成反比。但是开孔多一点还是有有帮助的,并不是说我CTRs够了,我就只开一个孔就完了。不行的,这样很容易造成电流局部集中。电流集边效应的。
本文标题:SILICIDE、SALICIDE和POLYCIDE工艺的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4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