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铁路工务段钢轨探伤管理办法1(DOC43页)
1工务段探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大准铁路公司钢轨探伤管理,提高钢轨探伤作业质量,力争“零责任”断轨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钢轨探伤管理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段探伤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2条钢轨探伤工作具有流动性大、技术性强、安全责任重等特点,是钢轨防断、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工作。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钢轨探伤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段各有关部门要为探伤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和业务学习条件,要对探伤设备的转运、存放、上道作业等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第3条探伤从业人员应固定,探伤队伍应稳定,段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探伤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探伤工作,综合区段应建立探伤人员演练场所,并建立探伤人员技术档案。第4条各工区探伤人员应加强技术交流,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技术总结,提高探伤技术水平。第5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大准铁路公司从事钢轨探伤的各单位。2第二章组织管理第6条机构和人员。1.分管副段长负责全段钢轨探伤管理工作。2.技术科负责全段钢轨探伤技术管理工作。3.综合区段全面负责并组织实施全段钢轨探伤工作。4.探伤工区负责日常钢轨探伤、焊缝全断面探伤和疑似伤损的复核,设置专职探伤数据分析人员进行探伤数据回放分析,分析人员必须具有Ⅱ级或以上无损检测资格。5.探伤执机人员必须具有I级或以上无损检测资格,方可准予上道独立探伤,焊缝全断面探伤人员必须具有Ⅱ级或以上无损检测资格,Ⅱ级探伤人员应不少于探伤人员总数的50%。6.探伤仪故障检修人员(兼职)必须具有Ⅱ级或以上无损检测资格,具有必要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7.段有关部门和综合区段要定期对探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技术业务学习条件,以提高探伤人员的业务素质。探伤从业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对不适应钢轨探伤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第7条工作职责。(一)生产技术科1.负责全段钢轨探伤的技术管理,修订段钢轨探伤管理办法,制定季节性探伤工作要求,布置综合区段组织实施。掌握全段探伤工作的管理、仪器、人员情况,建立健全探伤设备管理台帐。每年3根据设备变化、探伤周期、仪器使用情况向大准铁路公司提出仪器配置和更新计划。2.检查、指导综合区段的探伤工作,合理安排探伤周期,审核探伤月计划。督促探伤仪器定期检测工作的开展,做好设备性能状态分析,确保探伤设备良好。掌握全段探伤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做好钢轨伤损月报统计、分析。建立钢轨伤损、折断信息分析制度,每月底对钢轨伤损情况、探伤检查情况及钢轨状态进行安全分析。3.对发生的断轨应及时了解情况,研究、分析断轨原因,制定防断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探伤工作实际情况提出钢轨探伤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建议,监督钢轨探伤作业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4.会同段有关部门组织全段探伤技术比赛、探伤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全段探伤人员的业务技能,积极推广先进探伤技术。5.根据线路钢轨运营状态、伤损统计分析结果及综合区段上报的更换钢轨地点的建议,有计划的安排更换。并将成段更换钢轨地点及时通知综合区段,按规定时间安排探伤检查。6.组织综合区段对探伤仪进行季检和年检,负责与探伤仪生产厂家联系对探伤仪进行维护和系统升级。(二)综合区段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探伤周期全面组织安排钢轨探伤工作,对探伤工区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作业安全、探伤质量及任务完成。42.审核探伤工区编制的探伤日、月计划和完成工作量情况汇总。检查作业安全及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加强探伤设备管理,完善钢轨伤损数据的统计、分析、填报制度。3.做好轻、重伤钢轨和焊缝探伤技术台帐的动态管理,按时向段有关部门上报各类报表。及时向段提出仪器、配件、检测仪器、仪表、设备和修理工具申请。4.强化探伤人员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探伤材料、工具备品的请领发放及探伤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5.检查探伤工区探伤仪的日常保养和月测试。组织对探伤仪进行季检。6.安排探伤人员参加技术资格培训及各级别技术比武。7.加强重伤钢轨分析,根据伤损钢轨变化向技术室提出更换钢轨及调整探伤周期建议。8.严格执行《数字钢轨探伤仪使用及探伤数据回放分析规定》,对当日探伤数据进行回放分析,将发现的疑似伤损按照类别及时安排探伤工区现场复核。9.及时回收各种自然伤损和制作人工伤损钢轨,用于日常探伤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探伤仪伤损检出能力的校验。(三)探伤工区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工长负责本工区作业组日常探伤作业安全和技术管理,按时完成探伤计划,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探伤质量。2.按照探伤周期,合理编制探伤计划。加强钢轨伤损分析,根5据伤损情况及时向区段上报,及时将当日重伤钢轨录入《重伤钢轨登记台帐》。3.探伤数据回放分析员应严格执行《数字探伤仪使用及回放分析规定》进行数据分析和上报。4.工区负责人要加强探伤仪日常保养和故障检修的检查和监督、每月组织执机人员完成探伤仪月测试、配合区段完成探伤仪季检。加强内业管理,规范各类台帐并及时上报区段。5.探伤仪故障检修人员(兼职)应认真做好探伤仪的故障检修,确保探伤仪工作状态良好,故障仪器无法修复时通知工长上报区段,探伤仪故障检修完毕,并经试用合格后,要做好修理台帐登记和签认。6.组织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和参加各级别技术比武。7.加强疑似伤损的回放分析,发现疑似伤损,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复核。第三章设备管理及检修第8条设备配置和管理。1.综合区段根据设备变化、材料、备品使用情况向技术室、经营室按月提出材料、备品申请。2.超声波探伤仪属于精密电子仪器,必须加强日常保养和测试,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为保证检测内容的准确性和探伤灵敏度的校对,配备的试块包括:①标准试块:CSK-1A或ⅡW试块、CS-1-5试块;6②对比试块:WGT-3试块和阶梯试块等;③实物对比试块:GTS-60试块;④钢轨焊缝探伤试块:GHT-1、GHT-5试块。第9条探伤仪的检修、保养及报废。(一)探伤仪的检修、保养1.探伤仪的检修和保养,分日常保养、月测试、季度检修(季检),年度综合检修(年检)和故障检修五个部分。2.日常保养:每日作业完毕后进行。包括擦拭仪器、充电、放尽剩余耦合水及根据仪器状况对有关部件进行调整、紧固。发现仪器故障应及时整修,保证次日探伤工作的正常使用。日常保养由探伤工区作业组执机人员实施。3.月测试:每月进行一次。对仪器、探头性能进行测试(附件二),并对机架部件进行保养。整修后将仪器相应备品备齐,测试结果填入《探伤仪性能月测试表》(附件三)。月测试由探伤工区作业组执机人员实施,副工长(班长)复验,工长抽查和签认。4.季检:每季度进行一次。逐台对仪器和探头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调整。对机架(包括探头架和翻板等)进行保养和整修。季检由综合区段负责组织实施并检验,测试结果填入《探伤仪性能季度测试表》(附件四)。5.年检:每年入冬前进行,可与第四季度的季检一并实施。对探头、机械部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修理,对仪器指标进行测试,年检委托权威部门完成。6.故障检修:仪器故障修复后,由检修人员与仪器使用者一起7进行测试,主要技术指标测试合格共同签认后方能上道使用。检修人员要在《仪器检修登记簿》(附件五)中做好整修记录。仪器检修工作由探伤工区兼职检修人员或仪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负责实施。7.仪器故障未修复时严禁上道作业。(二)探伤试块要加强对探伤试块的保养,应注意防蚀、锈、潮、碰撞损伤,重要的基准孔应用铝塞防水密封胶封固,基准线切割槽亦应采取防锈措施。(三)探伤仪的报废1.报废标准:①探伤仪连续使用时间超过5年或工作小时超过5000小时者报废;达到报废时限但年检时仪器各项指标仍能达标,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②探伤工区做好探伤仪使用记录(附件六),每月底上报区段。2.报废程序:①仪器年检时,主要技术指标不合格或无法修复时,经鉴定后可按规定手续申请报废。②探伤工区按规定做好探伤仪使用情况记录,仪器达到报废标准时上报区段,由区段审核和汇总后统一上报技术科,经审核后上报大准铁路公司申请报废,仪器报废后严禁再上道使用。第四章按探伤周期进行探伤检测第10条探伤周期。81.正线探伤周期7天/遍,到发线线路和道岔钢轨探伤周期30天/遍,其它线路和道岔为90天/遍。2.无缝线路焊缝全断面探伤:厂焊焊缝为每半年一遍,现场气压焊、铝热焊焊缝5-9月每月一遍,10月至次年4月每14天一遍。第11条探伤周期允许误差:正线≤2天,其它线路及道岔≤8天,焊缝≤10天,如当日探伤到发线、站线股道压车或遇其它因素无法探伤时,应改日进行补探,但时间不允许超过本次探伤周期。第12条伤轨数量出现异常,个别地段连续两个探伤周期内都发现疲劳伤损(如核伤、鱼鳞伤、螺孔裂纹、水平裂纹等)应作为探伤的重点地段。第五章探伤准备工作及备品第13条在线路上进行钢轨探伤作业,一个探伤组需配备二台超声波探伤仪,每班组不少于8人(瞭望条件差的地段需增设防护联络员)。第14条探伤前应掌握该作业区段的探伤重点地段,对钢轨探伤仪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严禁探伤仪带“病”上道作业。同时检查工具、备品及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工作状态是否良好。第15条探伤小车零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破损、失效,探头架应调节灵活,压力适中。第16条每个探伤班组除配有探伤仪(含一般附属工具)外,还应配备以下备品。9备品配备表名称单位数量用途备注无线对讲机台防护联络防护联络一台备用活口扳手个拆装夹板螺栓拆装夹板螺栓检查锤个手工检查敲击手工检查敲击皮尺个测量伤损位置测量伤损位置白铅油罐标注伤损符号标注伤损符号容量视需要定小油刷把标注伤损符号标注伤损符号探头套校对及应急使用校对及应急使用小镜个手工检查用手工检查用防护信号备品套作业时防护作业时防护其他视检查需要配备视检查需要配备如钢丝刷、手电筒、棉纱、耦合水容器等第六章探伤作业流程(见附件一)-10-第七章探伤作业标准第17条探伤作业程序、内容及要求如下:程序内容要求责任人班前准备1.检查仪器性能及状态。小车状态良好,翻板起落架灵活,联线接点牢固,探头符合要求,电压正常。执机探伤工2.随机携带“钢轨探伤日志”、“重伤钢轨通知书”和“探伤重点地段。表”。了解上次探伤情况和检查区段的钢轨伤损情况,做好记录。副工长(班长)3.下达当天任务,检查备品,布置安全事项。备品齐全,说明线路和钢轨状况、检查重点、明确责任,布置安全。工长、副工长(班长)基本作业1.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员必须掌握安全防护知识,按规定保持防护距离,防护员保持3-5分钟通话一次,并确认防护距离。防护设好后上道,探伤仪下道后撤除防护。工长、副工长(班长)防护员2.开启电源,调整仪器各项参数。通电后仪器显示正常,灵敏度调整适当,并根据当日作业情况,准确输入数字仪器基本参数。工长、副工长(班长)执机探伤工3.按规定速度及要领进行探伤。两台仪器前后距离不得超过50m,并注意倾听仪器报警和观察反射波形,对焊筋等非伤损回波做好无伤标记。执机探伤工4.探出伤轨时,须进行复核。用不同的方法两台仪器确认,用手工探头探测,储存波形,做好有伤标记。并及时将钢轨伤损情况向综合区段和段调度室汇报。工长、副工长(班长)执机探伤工-11-5.确认钢轨重伤要及时记录,并在轨腰相应处划出伤损符号,并填写“重伤钢轨通知单”。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8.3.5条要求用白铅油作标记,用手机及时通知工区和段调度并作好记录。钢轨上标记探伤时间、地点及探伤人,并把“重伤钢轨通知单”及时送交养路工区签字确认。工长、副工长(班长)6.确保探头与轨面耦合良好。遇轨面有沙垢锈蚀时,应清理干净再进行探伤。探伤工7.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重伤轨须及时采取措施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2.2.12条、《铁路线路修理规则》4.6.10条规定采取措施。工长、副工长(班长)班后整理1.对探伤仪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下次探伤的正常使用。下载数据,关闭电源,放尽耦合水,擦净仪器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及时充电。探伤工2.总结当日作业,认真填写“钢轨探伤日志”。对全程记录进行分
本文标题:铁路工务段钢轨探伤管理办法1(DOC4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