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五、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材料二: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材料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展开分析)(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材料2:“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降纸20%降低30%由0.45增加到0.5由55.8%提高到60%约束性约束性预期性预期性“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注)耕地保有量减少0.3亿公顷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森林覆盖率增加1.8%约束性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为5.123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11公斤。但从1998年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下降,2003年更是下降到4.35亿吨,人均占有粮食333公斤,大致相当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2005年粮食产量虽然到了4.84亿吨,仍不能满足需求。材料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比率达3.35:1。材料3:2006年2月21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材料4: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涌现出了江西省赣州市、广西贺州市、浙江义乌等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尽管所处的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异很大,但是,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为东部沿海、沿边地区、中部不发达地区和西方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原因?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3、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答案】1、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不利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不到提高。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3、可以从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用现代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方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来论述。(四)阅读下面一组材料:①材料1: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实际增长8.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5500元,实际增长8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88多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有上述变化?(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参考答案】(1)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是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道路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道路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③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④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⑤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材料:2012年民生问题仍是焦点。2012年是“十二五”第二年,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根据媒体民意调查,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稳定物价:“防通胀”考验调控智慧。新华网“2012年两会调查”专题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被列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工资上涨: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已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新一轮工资性收入增长预期增强。“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楼市调控:新一轮楼市调控重拳出击,“限购、限贷”步步紧逼,房产税试点启动,住房保障建设加速,特别是首次提出“房价调控目标”,楼市调控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为把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政府如何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到实处,真正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建立一个平行的“保障房供应体系”。上学看病就业: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促进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密集出台,使三大民生难题有所缓解,但离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均衡、公平”的呼声仍然较高。反腐倡廉:2011年多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办,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要遏制腐败案
本文标题: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0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