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
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古语有讲:“多难兴邦。”中国自鸦片战争始,由于国家落后贫穷,外族入侵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甚至陷入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多灾多难的近代史阶段,中国的仁人志士们,直面挫折,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艰难的“兴邦”探索历程。首先肩负这一神圣使命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在与外敌作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双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但由于长期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造成的闭目塞听,加上自古有之的“天朝上国”思想,这个呐喊只在极少数人中起了引领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和思想启迪的作用。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农民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对西方了解进一步深入,开始自觉践行“师夷长技”的思想,开展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出于对封建纲常伦理的维护及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未能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社会制度上,甲午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农民阶级在清政府的压迫下,毅然举起了反清大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们在进行紧张的军事斗争之时,也不忘维护民族权益——拒绝英国以帮助反清为名,攫取权益、平分中国等无耻要求。运动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巨大的能量。19世纪末,进行过“洋务竞赛”的中日间爆发了战争。日本为了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率先发难,并最终打败了“大大”的中国。甲午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巨额赔款压力下的清政府,被迫调整经济政策——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识到了中国落后在政治制度,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开始了变法图存运动,希望在中国实现设议院、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纲常名教,采取了无保留的维护态度,终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宣告失败。但维新变法运动唤醒了国人、开启了民智,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思想启蒙的作用。巨大民族灾难面前,中国的农民阶级再一次显示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和反抗精神。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开展义和团运动,抗击外来侵略,粉碎了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让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借镇压中国农民运动为名、行瓜分中国之实,联合侵华,终迫使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自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反帝和反封建的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镇压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妄计划的义和团运动和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思想,让清政府的反动腐朽面目彻底暴露在国人面前。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以推翻清政府为首要目的的辛亥革命。1912年,清政府统治结束,中华民国建立,可很快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这不光是“美国共和政体仿制品的失败,更是一代人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未能领悟这个道理,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在中国实现不了,是“多数国民之自觉”没有启发,需进行思想革命,启蒙是“救国之要道”。他们积极倡导以民主、科学为指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也为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深刻的思想宣传与动员。而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革命性的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兴邦”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中国人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为“兴邦”积极探索。其路漫长而曲折,这是因为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因为学习过程中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因为其学习的被动性,更因为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过程性造成的。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照抄照搬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过程。这一过程彰显了近代中国人为反侵略、求民主,不怕困难,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精神。此精神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3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