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词•如梦令•蝶恋花•定风波•醉花阴•望海潮•永遇乐……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相对固定了写词字数和平仄的模板永遇乐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题材类别表达技巧典故写作背景写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对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忧心忡忡。66岁的他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一词。整体把握作者及写作背景题材类别表达技巧典故怀古词自由读,找典故,试着解释下面黑体字的意思(草率)(落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英雄业绩)金戈铁马·(精锐部队)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不堪哪堪)疑难句理解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宫误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一二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沦陷区百姓久而久之也会安于异族的统治。想到这些,辛弃疾对南归后的四十三年的经历感到不堪回首。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登高望远,引出了对43年前的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22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赏析用典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何人?何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赏析用典孙权刘裕刘义隆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草率北伐失败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赏析用典拓跋焘廉颇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从而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言简意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用典对比拓跋焘是入侵者——受祭祀孙权刘裕——南宋统治者刘裕——刘义隆辛弃疾有心抗金报国——当权者主和赵王想起用廉颇——当权者不重用辛弃疾整体把握作者及写作背景题材类别表达技巧典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实:眼前所见虚:联想历史人物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课堂小结作者及写作背景题材类别表达技巧典故怀古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实:眼前所见虚:联想历史人物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与《水龙吟》的比较:同:①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②风格雄健、豪放异:前期词多些昂扬、激愤,后期词多些苍凉、悲壮。素材爱国责任执着充分准备写一写说一说一二立足书本世界,我学到了……联系生活世界,我想到了……提升精神世界,我悟到了……
本文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4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