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海绵城市介绍PPT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内涵与建设途径内部培训资料XXXXX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3月CONTENTS目录1海绵城市的政策扶持2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4深化海绵城市(LID)展望“CONTENTS海绵城市的政策支持“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二、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试点城市按三年滚动预算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另行印发。三、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对通过资格审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组织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四、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订。五、各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谋划,组织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CONTENTS海绵城市的政策支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人造城市,转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海绵,达到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根本解决人造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迈向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城市。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传统城市改造自然利用土地为主改变原有生态粗放式建设地表径流量增大海绵城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原有生态地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二、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对被破坏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推行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足够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通过减少径流量,减少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三、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LowImpactDesign,LID)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ImpactUrbanDesignandDevelopment,LIUDD)。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储存等峰值流量不变:渗透、储存、调节等源头削减、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峰现时间不变:渗留、调蓄等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四、转变排水防涝思路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小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a.识别生态斑块。一般来说,城市周边的生态斑块按地貌特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森林草甸,第二类是河流湖泊和湿地或者水源的涵养区,第三类是农田和原野。各斑块内的结构特征并非一定具有单一类型,大多呈混合交融的状态。按功能来划分可将其分为重要生物栖息地、珍稀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遗产及景观资源分布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区和水资源保护区等。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斑块和自然水系,均可纳入水资源生态斑块,对水文影响最大的斑块需要严加识别和保护。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b.构建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起到对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或区别的功能。通过分别对各斑块与廊道进行综合评价与优化,使分散的、破碎的斑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更具规模和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和水生态水资源涵养区,为生物迁移、水资源调节提供必要的通道与网络。这涉及到水文条件的保持和水的循环利用,尤其是调峰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c.划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以深圳光明新区为例,作为国家级的生态城示范区,光明新区规划区范围之内严格实施蓝线和绿线控制,保护重要的坑塘、湿地、园林等水生态敏感地区,维持其水的涵养性能。同时,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实现宽广的农村原野和紧凑的城市和谐并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d.水生态环境的修复。这种修复立足于净化原有的水体,通过截污、底泥疏浚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砌岸和培育水生物种等技术手段,将劣Ⅴ类水提升到具有一定自净能力的Ⅳ类水水平,或将Ⅳ类水提升到Ⅲ类水水平。1.区域水生系统保护与修复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e.建设人工湿地。湿地是城市之肾,保护自然湿地,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顶层设计、明确要求城市总体规划:自然水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提出LID理念及要求专项规划: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绿线、蓝线等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水文保护、红线内外LID系统布置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各类绿地及周边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绿色建筑:纳入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区及各地块LID控制目标,统筹协调、系统设计设计建设实施审查监督运行维护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接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技术要求指标落实设计设施布局设施设计工程预算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道路水系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责任主体城市人民政府园林道路交通项目业主其他规划排水城市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其他政策:实施办法、导则、奖励办法等总体规划理念纳入实施目标实施策略专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用地/竖向/绿地/道路/排水/水系等系统协调规划其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途径示意图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第一层次是城市总体规划。要强调自然水文条件的保护、自然斑块的利用、紧凑式的开发等方略。还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目标,明确城市低影响开发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或专业规划。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三种途径第二层次是专项规划。包括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其中,城市水系统规划涉及到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蓝线等要素;绿色建筑方面,由于节水占了较大比重,绿色建筑也被称之为海绵建筑,并把绿色建筑的实施纳入到海绵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空间,并为丰富生物种类创造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雨水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要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雨水滞留渗设施,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第三层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提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并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统筹协调、系统设计和建设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详细规划可以实现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时间控制这几个环节的紧密协同,同时还可以把顶层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结合在一起。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构建涉及到整个城市系统,通过当地政府把规划、排水、道路、园林、交通、项目业主和其他一些单位协调起来,明确目标,落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具体来讲,要结合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居住区和商业区、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LID设施及其相应的功能、控制目标等。1).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三种途径在扩建和新建城市水系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加深蓄水池深度、降低水温来增加蓄水量并合理控制蒸发量,充分发挥自然水体的调节作用。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目标:蓄水量增加率≥20%蒸发量变化≤10%利用天然水系调蓄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发挥自然水体作用2).改造城市道路、广场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通过建设模块式的雨水调蓄系统、地下水的调蓄池或者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等设施,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在一些实践中,实现了道路广场的透水地面比例≥70%,下凹式绿地比例≥25%,综合径流径流系数≤0.5。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地下雨水调蓄池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3).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在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中,改变传统的集中绿地
本文标题:海绵城市介绍PPT海绵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0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