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论习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论习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大多数习语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它们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中英两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优点也变成了翻译中的难点。这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异化法和归化法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关键词:习语;异化;归化;翻译Discussionsonthe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inidiomsTranslationAbstract: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andidiomsaretheessenceofalanguage.Mostidiomscarryvividimageswhichlikeamirrortoreflectthespecialfeaturesofnationandculture.Therefore,theadvantagesofidiombecomethedifficultiestranslationproblem.Thisarticletalkabouttheforeignizingmethodanddomesticatingmethodusedinidiomtranslationapplicationsaccordingtotheaspectofdifferentculturebetween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idioms,foreignizingmethod,domesticatingmethod,translation.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积淀。在文化的构建和发展进程中,习语成为其独特的一个部分。因其短小精干、寓意丰富、生动形象,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汉英两种文化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因此英汉两种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但是由于英汉各自的习语与本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历史等因素息息相关,各有其民族和地方色彩、语言表达形式、字面意思和喻义哲理,给习语翻译设置了障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见,习语的优点也变成了翻译中的难点。为了帮助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对方的习语,从而促进以两种不同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之间的交流,长期以来,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理论家们都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而自异化与归化理论问世以来,翻译应以异化为主或以归化为主这一问题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作为两个重要的文化翻译策略,异化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强调原汁原味地传递源语的文化特色,并能丰富目的语,但有时独特的源语文化会让译文读者无法理解;而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能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中富有文化特色的词汇,但往往会掩盖源语的特色文化。本论文认为在文化翻译中“求同”不易,“存异”也难,因为外来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异”,翻译时也因而产生一个“存异”的问题,但存异不是保存“不可理解”的东西,而是让读者能够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因此,英汉习语互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过分的归化和异化都行不通,必要时还得将两种策略结合使用,以便更好地促进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内涵习语,英语称作idiom,源于希腊文中idiom和idiomatikos,原意指“特殊”或“特殊的”。习语是指某民族或某国家之语言或方言(Thelanguageordialectofapeopleorcountry)。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反映了某民族或国家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及宗教信仰等民族心理因素。从广义上来讲,习语包括成语(set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on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和歇后语(enigmaticfolksimiles)。习语又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语言里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而形成的形式固定、比喻深刻的短语,是不容任意而为的、随意更改的。它们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中西两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由于习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且其产生受特定的地域色彩的限制,而且不同文化的国家有不同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因素会产生不同的习语,所以不能只从习语的各个组成部分来推断其真正的含义,要透过中英国家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地理文化环境、民俗习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把握习语的渊源和出处来认识与学习英语习语。英美国家是以基督教文化、希伯来文化为基础文化背景的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习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富含浓郁的宗教色彩,有不少习语与之有关如:Judas′kiss犹大之吻(比喻出卖朋友),gotothechurch(做礼拜),powerofthekeys(教皇的权力)。而在中国佛教是影响最大的宗教,习语有不少来自佛教,如“半路出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中英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了习语的不同。例如英国人爱狗,视狗为伴侣,因此,常以狗的形象比喻普通人的生活行为,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中国人虽然也养狗,但一般人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它形容和比喻坏人恶行,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习语,它们都是人们日积月累的宝贵财富,言简意赅地反映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比如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从事农业者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汉语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如:“枯木逢春”,“斩草除根”。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钟爱海洋,所以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来源于航海业,如:plainsailing(一帆风顺),dropanchor(抛锚;定居下来)等。另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汉语习语:“三顾茅庐”、“未雨绸缪”等;而英语中也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如:flyonthewheel(狂妄自大的人)crosstheRubicon孤注一掷(源于罗马历史故事)。二、习语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译法2.1习语翻译的异化译法异化译法就是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文体等特征传达原文的内容,要求读者向作者靠拢,适应原文(source-oriented),即是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在源语和译语中,当形象和喻义的结合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或源语形象所承载的隐含意义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时,我们可以采用异化译法译出原文的风格,保留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这样既保留了源语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源语的隐含意义。例1,anolivebranch橄榄枝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滚石不生苔a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协定gothroughfireandwater赴汤蹈火。从这几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习语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几乎相同,且其隐含意义也相同,我们说此类习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它们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异化。例2.原文:《吕氏春秋》:“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译文:“TheLu’sAnnals”,“Yongjisaid,‘Drainthepondtocatchallthefishtobefoundthere,theywouldbecaught,buttherewon’tbefishnextyear’.”“竭泽而渔”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在《汉英成语英译词典》中译为“drainapondtocatchallthefish”,其实英语中有“killthegoosethatlaysgoldeneggs”的成语,意思和“竭泽而渔”相似。但我们并没有采用,反而采用了译文“drainingapondtocatchallthefish”,因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了形象生动的源语形象,又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例3Whenshewasyoung,shewasanuglyducklingbutnowsheisabeautifullady(小时候,她是个丑小鸭,而现在成了一位美丽和妇女。)原句是有一个暗喻,把她比作丑小鸭。尽管在汉语里,小鸭并不代表丑,但有关丑小鸭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特别是为小孩子所熟知。因此,将它在直译为“丑小鸭”不仅不至于使中文读者产生迷惑,而且显得生动、形象。若将之译为“很丑”则不仅丧失原文的暗喻效果,而且使文化内涵丧失,有背忠实的翻译标准。例4古语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只要有钞票,保险你碌碌通.....(周而复)。Thereisalotoftruthintheoldsaying:“Ifyouaremoneyyoucanevenmakethedevilturnyourmill.Today,solongasyouhavegotmoneyyoucanbesureeverydoorwillbeopentoyou......用异化法直接保留了原文“鬼”“推磨”的形象,同时与英语习语moneymakesthemarego的句型相似,读者不难理解。以上所述说明,只要异化后不拖泥带水,不因词害义,又不涉及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或事物的习语,都可以考虑异化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传达原作的“异国风味”,而且可以引进一些原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我们祖国的语言。2.2习语翻译的归化译法习语的归化译法就是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的传达喻义,它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这样,它就撇开原文的语句,使人们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趣,降低了读者接受的难度,而且英汉习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如果过分强调异化译法,就会加重读者对译文的陌生感,加大读者接受的难度,阻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展开。因此根据目的语的民族心理,在异化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归化译法,使读者能欣赏和把握原作意义。例1“pullupyoursocks”是英语口语,意译“鼓起劲”,如直译为“挂起你的袜子”,会使读者不知所云。例2,HighbuildingsandlargemansionsarespringinguplikemushroomsinBeijing.(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出来。)雨后春笋反映的是中国地貌风情,而likemushrooms体现的却是英国的地貌风情,这样的译法似乎有点失真,但若采用“犹如蘑菇般”的异化译法,中国的读者恐怕很难接受。所以,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既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国情调,又要确保译文能被读者接受。由于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习语,英汉两种文化中往往用不同的形象来表达,类似这样的习语还有: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鼠(用鼠替换兔);Asstupidasagoose蠢得象猪。(用猪替换鹅)Asstrongasahorse健壮如牛。(用牛替换马)Betterbetheheadofanassthanthetailofahorse.宁为鸡口,勿作牛后。(分别用鸡代替驴,牛代替马)Asboldaslion.豹子胆。(用豹子替换狮子)。例3,今年高考他又名落孙山了。Thisyearhefailedagainintheentranceexaminationsforcollegestudents.讲话人只是借用“名落孙山”一语,并非介绍孙中山及其邻人之子考举人的故事,所以照异化译成英文无益于读者,还是归化译义的好。例4,你受的苦与她遭的罪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Thehardshipyouhaveexperiencedissimplenotingcomparedwiththebittersufferingssheisgonethrough.若直译成likeasmallsorcereri
本文标题:论习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0941 .html